中新網12月8日電 據國際在線報道,在聯合國駐利比里亞維和部隊的監督下,利前總統泰勒麾下的首批1000多名政府軍士兵7日開始前往首都蒙羅維亞郊外的希費林軍營自動解除武裝。
聯合國秘書長駐利代表克萊因、利政府官員以及兩大反政府武裝的代表監督了政府軍解除武裝的過程。自此,利比里亞交戰各方解除武裝的進程正式啟動。
克萊因在解除武裝現場說,利兩大反政府武裝解除武裝的工作將從本月底開始。根據計劃,聯合國駐利維和部隊將在未來6至9個月時間內解除利交戰各派4萬多名士兵的武裝,并向他們發放每人300美元的補貼和進行就業培訓,使他們能順利回歸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普通平民。他表示,利比里亞解除武裝的進程如能順利進行,不僅有利于利比里亞的和平與穩定,有利于利比里亞的社會和經濟重建,也有利于維護西非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但觀察家認為,利比里亞解除各派武裝的進程也存在一些隱患。首先,反政府武裝雖迫于壓力作出了按計劃解除武裝的承諾,但在具體執行時仍尋找借口拖延時間。
另外,繳械補助的不足也使一些士兵不愿交出手中的全部武器。聯合國駐利維和部隊承諾,對交出武器的士兵將分兩次給予總額為300美元的現金和物品補助,并對他們進行就業培訓。但一些手中有多件武器的士兵,尤其是一些軍官認為300美元太少,并沒有交出全部武器。這種私藏武器的行為必將為以后利比里亞的和平進程留下陰影。
第三,準備放下武器的士兵對以后的就業前景沒有信心。包括利政府軍在內的利交戰各派武裝中有許多童子軍,他們沒有受過教育,沒有一技之長。另外,十多年的內戰使利比里亞成為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雖然聯合國駐利機構表示要對放下武器的士兵進行就業培訓,但這些士兵對接受培訓后的就業前景不表樂觀。如果他們的生活不能得到保障,回歸社會就是一句空話。這些在戰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退伍士兵極有可能成為滋攏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據悉,利比里亞自1989年以來一直陷入內戰。1997年泰勒就任總統后,對內實行專制,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反政府武裝“利比里亞人和解與民主聯合”(利民聯)企圖以武力推翻泰勒政府,利內戰加劇。今年6月,利比里亞內戰進一步升級,反政府武裝攻占了首都蒙羅維亞郊區。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泰勒于8月中旬流亡他國,利沖突各派于8月18日簽署和平協議,利比里亞內戰宣告結束。10中旬,由布賴恩擔任主席的利臨時政府成立。臨時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解除各派武裝,為國內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創造合適的條件。(記者陳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