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8日電 澳門日報報道,明天將舉行奠基儀式的珠澳跨境工業區,總規劃面積四十萬平方米,“澳門園”填土面積十一萬平方米,“珠海園”填土面積二十九萬平方米。
跨境工業區倡設者之一、澳門付貨人協會會長徐偉坤表示,跨境工業區計劃從工商界醞釀、提議,到粵澳兩地政府接受并形成共識方案,直至日前中央拍板,整個過程不到一年半時間,進度比較理想。他承認,在這一年多時間內,跨境工業區的性質和發展方向,較工商界原來的構思有變。但方針的調整,較原本應對○五年配額制度撤銷、保留澳門工業、把跨工區定位為時裝中心等設想更具前瞻性。藉跨工區的設置,將擴大外資的參與,促進澳門工業多元化。
專家希望兩地政府把握工業區未來一年的建設期,硏究制訂好跨工區的政策、法規,吸引投資。并關注到,按規劃跨工區只有四十萬平方米,“澳門園”僅占四分之一,如果在這片地方生產的產品才可領取澳門的產地來源證,容納的工廠更少。至于構思中的“新工業園”,他指是“雞與雞蛋”的問題,能否成事,取決于投資者的興趣。
澳門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楊道匡表示,據早前一些報道,澳珠跨境工業區很可能由兩地政府成立“管理委員會”的組織,硏訂政策;然后按市場運作,或成立公司建設管理,期間還將進行基建、招商,從政策硏訂到實際投產,相信還有一段過程。
新聞背景:澳珠跨境工業區計劃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上周接見述職的行政長官何厚鏵時,宣布國務院已批準珠澳跨境工業區方案。這個關乎優化澳門產業結構、促進本地工人就業、加強珠澳全方位合作的項目,終于一槌定音。
為緩和二○○五年全球成衣及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所帶來的沖擊,盡量避免可能出現的澳門本地成衣制造企業大規模將生產線北移,澳門部分成衣業界于去年中提出了一項設立封閉式邊境工業區(后被當局正名為跨境工業區)的構思,以澳珠邊境地區設立封閉式管理區域,區內工廠可允許利用內地廉價勞動力,藉以留住現有本地廠商。
有關構思提出后,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勞資雙方及政府在充分交換意見,就設立工業區問題達成共識。去年八月下旬粵澳高層會晤期間,兩地政府就跨境工業區達成基礎共識,廣東省將支持和配合澳珠兩地對跨工區作具體規劃。
去年十二月中,新任珠海市長王順生訪澳,兩地就跨境工業區選址達成共識,擬在珠海市灣仔與澳門靑洲之間填海興建。經過粵澳、珠澳兩地官員多次訪問、推動,方案報吿很快確定,今年四月廣東省把有關方案報請中央政府審批?缇彻I區總面積達四十萬平方米,比原構思增加近倍。
澳門特區政府多次強調,跨境工業區的設立,是以有利于澳整體經濟發展為前提,特別是吸引新投資者、創造工作職位、帶動相關行業如物料供應、金融、運輸、會計及外貿等方面有所發展。已不單純是針對本地紡織成衣業,對象也并非只限本地商人,而是希望將內地與澳在資源和制度上的優勢結合起來,吸引投資者在澳設廠,為澳結構均衡和產業多元化發展提供助力。
澳門特首何厚鏵在早前立法會答問大會上亦坦言,跨境工業區的構思初期,沒有預料CEPA的進展如此快速,但跨境工業區與CEPA兩者不存矛盾,更是相輔相成,令工業區更具吸引力。他強調,跨境工業區具體規劃和運作問題,必須滿足兩大前提:優化產業結構和促進澳門本地工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