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4日電 農業部部長杜青林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針對今年秋冬種糧食面積預計繼續較大幅度減少的情況,農業部及早安排部署,搶時播種,加強了技術指導。與此同時,還大力推進了農業產業化和產銷銜接工作。
杜青林還稱,各地抓住10月中旬后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狠抓措施落實,秋冬種生產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國秋冬種已基本結束,各地已全面進入田間管理階段。截至目前,全國秋冬種農作物6.17億畝,比上年同期增加810多萬畝。冬小麥播種面積是近5年減少最少的一年,基本遏制了糧食面積連年大幅度下滑的勢頭。當前最關鍵的是做好田間管理工作,鞏固秋冬種的初步成果,抓好明年的備耕和春耕工作,為明年夏糧豐收和全年糧食面積恢復奠定良好的基礎。
杜青林說,多數糧食主產省(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召開的農業和糧食工作會議精神,以抓好秋冬種小麥為切入點,積極發展糧食生產。有的省針對今年秋季作物受災嚴重,農民收入減少,生產投入不足的情況,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
下一步農業部應加強宣傳,使農民認識到,發展糧食生產事關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好局面的鞏固。不能把農民增收和糧食生產對立起來,也不能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地理解為“壓糧擴經”。我們將抓住當前糧價回升、良種有保障、國家出臺一系列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政策措施的有利時機,在抓好秋冬種農作物田間管理的同時,切實組織好明年的糧食生產,還要確保糧食質量,在優化結構、提升品質、提高效益、增強競爭力上下功夫。為了推進小麥優質化,增加主產區農民收入,今年中央財政支持實施了優質專用小麥示范項目。實踐證明,這個項目受到各地農民的普遍歡迎,對今年冬種小麥生產已經發揮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談到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應采取哪些綜合性措施時,杜青林表示:一是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好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基礎,保護耕地就是保護糧食生產能力,只要耕地不減少,糧食生產就有保障。要嚴格保護耕地,嚴禁在基本農田里挖魚塘、種樹等有害耕作層的各種活動。配合有關部門堅決遏制亂占耕地的現象。
二是抓緊啟動和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大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實施力度。通過加強優質專用良種育繁、標準良田、現代農機裝備、病蟲害防控、糧食加工轉化等的建設,進一步改善糧食生產條件,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三是不斷提高糧食主產區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關鍵在糧食主產區。穩住了糧食主產區的生產能力,就穩住了全國糧食供給的大局。要按照糧食優勢產區區域規劃,加強設施建設,增強政策扶持,不斷提高主產區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四是加強基本農田生產能力建設。重點做好培肥地力和標準良田建設工作,不斷提高土地產出能力。五是努力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水平。以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目標,突出解決糧食生產重大科技問題。當前要以實施種子工程為突破口,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盡快建立健全良種選育、擴繁和供種體系。
六是實施對糧農直接補貼,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讓種糧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另外,從目前來看,應加強信息引導,做好各項服務性工作,及早籌劃明年的春耕生產,切實解決農民發展糧食生產中的問題,確保明年糧食恢復增長。(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