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蘇州十一月十日電題:訪鑒真東渡啟航處--張家港黃泗浦
作者楊江波
鑒真東渡一千二百五十年之際,揚州大名寺為這位大師舉行了轟轟烈烈的紀念儀式。日前,筆者走訪了鑒真當年成功東渡的啟程地--江蘇張家港黃泗浦。與大名寺熱烈的氣氛相比,這里顯得不免有些冷清。
鑒真六次東渡,前五次都未能如愿,并且因勞累過度導致雙目失明,六年之后的第六次東渡,終于成功到達日本,完成夙愿,并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佛學、醫學、建筑、文學、飲食等傳播到日本,他因此獲得了兩國人民的尊敬。據黃泗浦所在的陸苑文化站站長錢振炎介紹,老一輩的日本人在提起鑒真時,都充滿了尊敬之情。
據記載:公元七五三年十月十九日,鑒真離開揚州龍興寺,十一月十六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從沙洲(今天的張家港)的黃泗浦出發,直駛日本。錢站長給筆者出示了他珍藏的一張光緒八年的地圖,在這張距今大約一百多年的地圖上,黃泗浦口和陸苑口兩處渡口被標注得非常清晰。
如今,在黃泗浦還能找到一條小河,這條小河就是專家考證過的當年鑒真東渡成功的地方,而離河不遠處那些鱗次櫛比的民宅等建筑物,其所在之處昔日都是長江流過的地方。在光緒八年的地圖上,還赫然地畫著流動的線條,標注為“大江”。
黃泗浦所在地一九九四年修建了一座鑒真東渡紀念館。早在一九六三年,即鑒真逝世一千二百年時,國家紀念委員會就在古黃泗浦旁立了塊紀念碑,碑文“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是郭沫若所題。
與鑒真紀念館交相呼應的一座大雄寶殿也已經初見雛形。據錢站長介紹,主要是考慮到鑒真是佛教的住持,所以才規劃在他啟航處建造一座寶殿。
筆者從張家港旅游局了解到,張家港政府即將在這里規劃一片大約六十七公頃的“東渡苑”景區,并在這里建設一條具有唐代風格的大街。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就將打破現在冷清的局面,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基地和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