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3日電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正在北京舉行。根據此前公開的信息,此次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就是審議《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
香港《大公報》今日援引專家的觀點稱,此舉意味著中共中央將要發出突破體制性障礙的號令,這將又是中國改革進程中的一個轉折點和一個新起點。
目前,中國在對初步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發展中逐步完善,到二○一○年,力爭建成較為健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基本內涵是,傳統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深層體制矛盾得到解決,新體制的基本制度和機制穩固確立,經濟生活中的重要關系基本理順,市場在資源配置和經濟運行中的基礎性作用制度化、穩定化,具有可持續性。
報道說,北京的專家認為,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必須解決舊體制遺留的深層體制矛盾。這一矛盾主要集中在國有經濟領域。因此,還要加大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因此:一是要進一步對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將有限的國有資產特別是增量部分,主要配置到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領域;二是加快至今尚未實質性轉軌的大型國有企業的改制;三是促進國有企業職工就業機制的轉換,完善職工社會保障體系;四是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與創新,大幅度降低金融風險隱患;五是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換,全面理順政府、企業、消費者、中介組織等市場經濟相關主體的基本關系,將著力點放到創造和維護公平競爭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上來,提高決策的科學民主化。
專家還認為,當前和今后較長一個時期,需要解決中國市場經濟發育中的突出問題:一是加強產權保護;二是健全收入再分配體制,減少由于收入分配差距過大而導致的社會不穩定;三是逐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四是加強反壟斷、促進競爭;五是發育和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六是加快建設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相適應的法治體系。
《大公報》的報道援引專家的觀點指出,創新是對環境變化所引起的挑戰的積極反應,而環境變化主要源于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和對外開放的深化。因此,要積極推進體制創新。在全球范圍內,市場經濟仍然是一種發展中的體制形態,即使是老牌市場經濟國家,也存在體制落后、僵化,面對新的挑戰而不能不進行體制改革和創新的問題。
現階段在中國推進市場經濟建設,市場經濟基本的發育過程是無法省略的,但并不等于必然要走市場經濟先行國家的老路,因為我們所處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