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9日電 中國青年報今天載文對內地日漸蔓延的高學歷“追逐癥”予以剖析。
文章將時下有五個非常流行的觀點如下:
其一,“如果沒有高學歷,我就不能找到好工作!边@是一個在讀研究生說的。
其二,“如果沒有高學歷,我就沒有再升遷的機會!边@是一個機關干部說的。
其三,“如果沒有高學歷,我們這兒就不能接收你。”這是一個公司總經理說的。
其四,“如果沒有高學歷,我就不能嫁給你!边@是一個有高學歷的女孩說的。
其五,“如果沒有高學歷,你就很難在這個世界上混下去。”這是一個學生家長說的。
文章說,五種觀點,匯成了三股潮流:
一種是高校校園的“考研熱”!皽蕚淇佳袉幔俊薄百I考研資料嗎?”“上考研培訓班嗎?”在許多大學校園,這幾乎成了同學之間的熱門話題。很多學生,從大一、大二就立下了考研之志,一切為了考研,一切服從考研,一切讓位于考研。我認識一個在北京讀大學的女孩,本科畢業,考研落榜,不好意思再向農村的父母要錢,于是到青島打工,攢足了生活費,又回到北京,專門租房子復習一年,終于如愿以償。全國每年招收研究生只有30萬左右,而往這座“獨木橋”上擠的多達一二百萬人。
一種是機關干部的“拿證熱”。有資料顯示,到2002年底,全國近500萬名公務員中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已達到69%,比1993年的32%提高了37個百分點(據8月14日《工人日報》)。據此推算,9年間公務員隊伍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增加了180萬人。這些人顯然不全是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更多的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自學和考試,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文憑。也有很多人,雖然年齡已到40歲或50歲,雖然過去只有初中、高中甚至小學文化程度,雖然自己很少到校園里去,甚至連考試都由別人代勞,但也拿到了可作為升遷資本的“高學歷”。
再一種是用人單位對高學歷人才的“高消費熱”。過去只要有大本、大;蛑袑W歷,就可以找到好工作。現在不行了,許多用人單位動不動就要招碩士、博士,甚至博士后。于是,便有了“本科生掃地”、“研究生賣貨”、“博士生打雜”的新聞。這些單位的老總,還動不動就拿此炫耀:我這里有多少碩士生,多少博士生。有些黨政機關,也要求“提拔縣處級必須有本科以上學歷,提拔副廳級必須有碩士以上學歷”等等,弄得很多人抓耳撓腮,自己沒有能力獲得高學歷,可又想著往上升遷,于是就要去找捷徑了。
高學歷就等于高知識、高水平、高能力嗎?報載,某地有一位中專畢業的鄉鎮干部,用公款交了兩萬元學費,只在本地聽了一周的輔導,就獲得了研究生文憑。
文章質疑說:像這樣的“高學歷”,能讓人信服嗎?
有經濟學家說,當前這種“高學歷追逐癥”,來源于“人才供需雙方的信息非對稱”。不論真假高學歷,都能得到“高回報”。這就使得大批有興趣和沒興趣、有能力和沒能力的人,都想獲得高學歷。所以這位專家說:“比單純識別和引進人才更重要的,是營造人才產生和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而不是用紅頭文件去規定以學歷等級劃定的人才識別與待遇的統一標準!(據8月17日《中國青年報》)
當然,從積極的角度說,追逐高學歷,既可以豐富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又可以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無可厚非。怕只怕其中隱含著“虛熱”,即不是為發揮作用和實現自己的價值而“熱”,而是為個人的面子和升遷而“熱”。(汪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