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5日電 昨天,蘇州市政府有關部門專門就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方案公示結果和選址問題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涉嫌破壞古跡”一事做出回應,駁斥了此種說法,稱籌建新館的運作一直都是嚴格按照相關法令和程序辦事。
北京青年報今天的消息稱,蘇州博物館要擴建新館的消息,已經兩度成為新聞焦點。第一次轟動是在去年4月底,因為蘇州市政府請動了早已宣布退休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重出“江湖”,為家鄉的博物館新館親手做設計,令蘇州人頗感榮光;但就在貝氏設計方案正向蘇州市民公示并征求意見的最近一星期,新館又因傳出選址涉嫌破壞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和太平天國忠王府的消息,再次引動媒體嘩然。
建新館究竟是否真將對拙政園和忠王府構成破壞,意見正反雙方都是言之鑿鑿。而答案自然只有一個。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錯。
-“老園林”提出異議
“貝老的設計是不錯的,關鍵是選的這塊地有問題。”率先對蘇州博物館新館的選址提出異議的,是蘇州園林局一位退休的高級園景師,名叫黃瑋。
黃瑋說,博物館建新館,本身是件好事,他贊成;但建新館要拆掉珍貴的古建筑,他就要反對。
要明白黃瑋的觀點,先得對拙政園和忠王府有一個大致了解。
“去北京當然要逛頤和園,到蘇州豈能不游拙政園。”印在拙政園入口處的這兩行大字,毫不含糊地擺明了拙政園的尊崇地位。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典范之一,拙政園在上世紀90年代成功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的東、中、西部花園及花圃和園林博物館均屬受保護的核心范圍。緊鄰拙政園的忠王府,則是現存最完整的太平天國王府建筑,目前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蘇州博物館的所在地。黃瑋說,蘇州古典園林是江南私家園林的代表作品,又稱宅園,由住宅和花園組合而成,宅和園是一體的。如網師園、耦園、退思園和新修復住宅的藝圃,就是宅園完整保護的典范。
按照他的這種說法,實際上拙政園和忠王府是一家,拙政園正是忠王府的花園,忠王府則是拙政園的宅第建筑。黃瑋認為,為了建新館而將拆掉的四五千平方米建筑,正是忠王府西部的本體古建筑,也就是侵占了拙政園西花園的全部住宅原址。-黃瑋:現在只是保護不完善,拆了就永不復存
記者去現場察看時,發現規劃圖中被劃作蘇州博物館新址所在地的環境相當雜亂。既有居民住在其間,又有醫院、托兒所,幾幢現代的樓房雜在老房子中,很是扎眼。這就是黃瑋呼吁堅決不能拆除的“寶貝”嗎?
黃瑋的解釋說,這部分忠王府建筑,由于歷史的原因,保護得并不完善。它本來是由平行布局的正宅、庭園、祠堂、義莊組成,正宅是前后六進的深宅大院,而網師園的住宅也僅有四進。正宅的后兩進由博物館使用,保護完好;前四進為平江區醫院
使用,由于歷史原因破壞嚴重,拆除了門廳、轎廳和后廳三進古建筑,新建了曲尺形的醫用大樓。但黃瑋同時堅持認為,這片建筑依然具有極高的保存價值。在文管會、規劃局和園林局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保住了正宅的第三進住宅大廳,這座大廳面闊22米,進深19米,面積達418平方米。“據我所知,這是蘇州規模最大的住宅大廳。”黃瑋說。還有在住宅西側庭園中,受西洋文化影響而建的三間兩層洋房和部分古舊建筑仍然完整,托兒所和居民住用的控保建筑為張家祠堂和義莊,都為五六進的深宅大院。光緒三年最后購得這片宅院的主人———吳縣富商張履謙的第五代子孫,現在仍住在宅院的最后一進;當年管理張家祠堂的91歲高齡老人,也依然健在,居住于此。
“現在只是保護不完善,拆了就將永不復存。”黃瑋說得非常激動,“如果把這大批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筑拆除或搬遷,進行任何建設項目,必將功不抵過。政府應該令有關占用單位遷出,拆除違章建筑,按‘修舊如舊’的原則保護修復這群文物古建筑,再加以合理使用。這樣,將來
把這片區域一并補充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大有可能。”-政府部門:這只是個人意見
黃瑋的意見經媒體披露后,反響巨大。既有支持者振臂聲援,也令得蘇州市政府有關部門感覺到了被動和壓力。
“網上一傳播,海外都知道了,貝氏事務所深夜打電話來詢問情況。”蘇州市文廣局副局長陳嶸皺著眉說。
在昨天專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蘇州市文廣局明確表態,黃瑋提出的僅僅是代表他個人的意見,考古界和文物界還有一些專家并不同意他的看法。作為學術問題,研究討論、百家爭鳴是需要的,也是應該的,但對該項目的把握必須依法進行。(樂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