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6日電 經濟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指出,人民幣匯率問題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的中國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在目前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負面作用遠大于正面作用,因此,人民幣還不宜升值。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專家王元龍認為,人民幣匯率升值對目前的中國經濟至少會帶來五方面的負面作用:
1,抑制出口增長。人民幣升值后,中國出口企業成本相應提高,會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續擴大,從而對中國大量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力造成傷害。
2,導致外債規模進一步擴大。因為人民幣升值將吸引大量資本流入中國資本市場,使中國的外債規模相應擴大。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在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后的情況下,大量短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資本市場的逐利行為,容易引發貨幣和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3,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由于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迫使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大量買進外匯,從而使以外匯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礎貨幣相應增加,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4,增加就業壓力。由于目前中國提供新增就業機會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資企業,人民幣升值將抑制或打擊出口,最終將惡化就業形勢。
5,盲目升值將影響中國國際收支的平衡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所易憲容教授認為,目前各國貨幣匯率之間的競爭說到底就是如何為本國民眾創造就業機會的競爭。人民幣如果升值,必將使中國本來就很嚴峻的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他援引高盛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價格因素只能解釋中國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很小部分。即使人民幣升值,也不會對中國的出口競爭力造成很嚴重影響,那些希望人民幣升值的國家也不會因此而改善其國內的通貨緊縮局面。而人民幣升值卻會給中國的就業市場造成嚴重影響。因為人民幣匯率上升最關鍵是會導致中國不可貿易品(諸如土地、勞動等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從而減弱國內需求,進而對就業市場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專家們還指出,雖然人民幣升值可使中國在吸引外資、償還外債和購買國外商品時獲得一些好處,但也會帶來抑制出口等負面影響。根據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進出口結構狀況以及對國際市場商品、貨幣供求關系的綜合判斷,中國政府不宜在國際壓力下采取升值舉措。
專家建議中國采取五項對策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經濟專家認為,面對國內外關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和壓力,中國應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同時,可采取一些積極措施來調節人民幣的供求,以緩解外匯儲備大幅增加所帶來的巨大升值壓力。
綜合專家們的意見,他們認為,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可采取五項對策:
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隨著中國資本項目管制的逐步放開和人民幣逐步走向市場化,外匯市場的供求也會更多地體現經常項目外匯收支以外的外匯供求,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將逐步過渡到經常項目為主兼顧其他因素特別是資本流動的情況。
改進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銀行結售匯的強制性與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是導致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應將目前國內企業的強制結售匯制逐漸過渡到意愿結匯制,使整個外匯供求有效地出清價格,同時使價格也能靈活地引導和調節供求。而且,中國外匯儲備已經達到相當規模,當前推進人民幣結售匯體制改革的條件已經成熟。目前情況下可以先由外匯管理局審定,允許一些企業保留一定比例的外匯收入,并逐步擴大此類企業的范圍和留存外匯的比例,同時簡化進口用匯的審批內容和程序,直至最終完全實現自由結售匯。
增加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主要包括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區間,減少中央銀行在市場上的干預頻率,代以其他的經濟方式和手段調整匯率水平。同時,人民幣匯率調控目標可由盯住美元轉為盯住一籃子貨幣。籃子中包括美元、日元和歐元三種貨幣,可根據貿易情況選擇適當權數。適當控制外匯儲備的過度增長并更好地利用這些儲備資源。一是要建立將儲備轉化為投資、將資金轉化為資本的新機制,制定更積極的對外投資戰略,可以考慮將外匯儲備與國有企業的跨國經營戰略、銀行的國際化經營戰略相結合;二是保持外匯儲備資金的流動性,并在保證流動性、保本的基礎上尋求長期穩定的收益;三是應盡快改變將外匯儲備大都壓在美元和美國債券上的狀況,增加歐元等幣種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四是外匯管理當局應在外匯儲備管理過程中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框架。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進程。目前,針對外匯市場的供求形勢,中國可考慮提高經常項目的可兌換程度,如增加居民和企業經常項目外匯支出使用額度,并將以前一些實際受限制的項目適當放開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資本項下的可兌換要慎重、有序推進,在條件尚未成熟時貿然出臺政策或實施開放可能導致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