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九日電 雖然按照國際銀行通行慣例,中國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的獨立執行上目前還達不到國際要求,仍然受到非市場因素制約。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六月二十三日召開的第二季度例會表明,這個“新”央行已經開始出現類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那樣的現代央行新氣象。
此間媒體《瞭望》刊文指出,今年上半年以來,無論是發行一千三百億票據加大央行抗擊內外部危機能力、提高貨幣政策間接調控的有效性,還是近期運用選擇性政策工具對房地產市場局部過度投機進行的治理,都大大顯示了中國人民銀行提高和發揮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決心和能力。
由于目前人民銀行不能獨立決定貨幣政策取向,因此貨幣政策從謀劃到出臺往往時滯過長,容易錯過最佳時機。
對此,此間經濟專家建議,在未來中央銀行體制改革過程中,全國人大、國務院應賦予其更大決策權,至少能夠獨立選擇和制定貨幣政策取向,決定利率、匯率水平和貨幣供給數量,并在修改人民銀行法時以法律文件形式固定下來。與發達國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相比,目前中國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突出表現為官員過多、學者偏少且任期過短。
據了解,中國一九九八年成立的人民銀行大區分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地方政府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干預,存在一些缺陷。但應當肯定,中央銀行大區分行體制的方向是正確的,它對減少地方政府對貨幣政策的干預、維護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獨立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與人民銀行總行相比,大區分行掌握更多地區實際情況,有利于中央銀行因地制宜推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因此,大區分行體制決不應該半途而廢。
金融界人士指出,隨著中國銀行業監管委員會的成立,原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職能與銀行監管職能分家,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制逐步健全。在舊矛盾得以解決的同時,新的矛盾又開始出現。
一方面,中央銀行仍然承擔著“最后貸款人”的角色,可是,因為無法對商業銀行經營實行監管,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權威性就有可能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雖然銀監會具有對商業銀行經營活動進行監管的職能,但是一旦金融風險釀成,即使想對金融機構進行救助,自身也愛莫能助。
所以,加強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之間溝通和配合,以更好發揮金融政策的作用就尤為重要。
對此,相關專家認為,需要著重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第一,應當建立人民銀行和三大監管機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就金融政策、金融運行重大問題進行磋商。在組織機構上,聯席會議可以設在人民銀行和監管機構之上的一個更具權威的決策機構內。
其次,為適應金融分業經營的現時特點和混業經營的發展趨勢,需要建立貨幣當局和監管當局的信息共享機制。防止金融機構從規避監管角度出發,隨意轉移金融資產,進行違規操作。
再次,金融當局對金融機構進行檢查盡可能步調統一。中央銀行將金融監管權利交給銀監會以后,為了較好推行貨幣政策,發揮最后貸款人角色,仍然保留了對商業銀行的檢查權。但是,這種檢查應當嚴格限定在金融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進行檢查的期限內。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的檢查應報聯席會議批準后進行,以構成對中央銀行金融監管權的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