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淮南七月七日電 題:災民無怨 政府無愧
——淮河抗洪防汛前線見聞
中新社記者阮煜琳
“怎樣使百姓能夠按照政府的要求順利搬遷,怎樣使災民得到妥善安置,而且能做到讓災區民眾無怨、各級政府領導干部心中無愧,這是我們面對的最大困難。”
這是日前安徽省阜陽縣王家壩防汛前線指揮部副總指揮楊文久在思考良久后對記者說的話。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這是一位淮河抗洪前線指揮干部最真誠的心聲。
他說,為做到這一點,為戰勝這次洪水帶來的災害,各級政府官員上下協調,齊心協力,用防治“非典”的精神和運做方式,緊急動員,在第一時間奔赴防汛第一線抗洪搶險。
“可以說,在這次抗洪搶險過程中,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他笑著說。
阜陽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楊東亞說,俗話說“眾口難調”,“災民無怨,政府無愧”這八個字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尤其是移民搬遷,政府要做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
“我們的工作就是把防汛前線的情況和災區百姓的生活如實地反映出去。”楊東亞說。
王家壩鎮金黃村是此次王家壩開閘行洪后被淹的地區之一。當地人說,在七月五日王家壩閘關閉的前一天,村里的水還有一米深。
走進黃金村,記者看到阜南縣衛生防疫站的張春峰和同事正在村里進行消毒。他說,針對村里的不同環境進行消毒,主要是為了防蚊、防蠅,預防流行性蟲害病和出血熱,同時也為每戶村民發放了飲用水凈化藥片,預防腸道傳染病。
阜南縣金黃村書記郎康正為村里無保戶、特困戶以及有孤老病殘的家庭送面粉。他說,金黃村共有兩千零二十二畝地,種了五百畝大豆、八百畝花生和幾百畝雜糧,這次行洪全部被淹,上水的房子有三百多間,倒塌的有一百多間。在蓄洪前,村民全部搬到安全地帶,至今無一人傷亡。
金黃村郎姓婦女,是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家那兩間浸泡在洪水中的土房已經倒塌,莊稼也被淹了。但她說,東西損失不是大問題,最主要的是人都安全轉移,現在家里溫飽不成問題。而且也不能只想著自己,洪水來了國家的損失更大。她只是盼望有一天能把新房子蓋在正在修建的莊臺上,那樣就再也不用擔心被水淹了。
在金黃村泥濘的郎樓莊臺上,四十五戶人家在臨時搭建的棚子里,搭起木床,支起爐灶。村民李西忠就是其中的一戶,他家在當地經濟條件不錯,三層小樓在洪水退去后,還好好地“站著”。但他已經種下的八畝大豆、花生和玉米地全被淹了。
雖然家里的溫飽不成問題,但想起那八畝地他還是非常惋惜。不過他還是很樂觀:“老天要下雨誰也沒辦法,政府對受災群眾非常關心,當地領導已經來看望過多次了,現在自己沒有更多的想法,只希望水能盡快退去,好趕得上種晚莊稼。”
昨天,在滁州紫薇小學臨時居住的滁州徐民村災民高敬華受到了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的親切慰問。雖然說起自己苦心經營的、被洪水沖走的五十畝魚塘難免傷心。但她說,國家、省里、市里的領導都來看望過,自己心里覺得很溫暖,現在生活還好,最主要的是家人都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