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7日電 今年3月開始實施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是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幾次精減和改革后又一次大規模的改革。《瞭望》雜志刊登文章認為,這次改革承接以往的成果,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扎實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創新解決了多年來想要解決而未能解決的行政管理體制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理順了一些重要關系。
部門職能關系重大調整
這次機構改革最突出的特點是,按照“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政府職能定位,緊緊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關鍵,加強監管和宏觀調控職能,大力減少審批事項,增強服務功能,界定和理順部門職能關系。
——進行體制創新,進一步確立發展為第一要務。將具有象征意義的“計劃”名稱從宏觀管理部門去掉,寓戰略規劃于發展中,進一步從宏觀管理層面上完善了市場經濟的行政管理體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以發展為中心。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我們進行了三次大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上一屆政府機構改革,把計劃經濟下設置的數量龐大的專業經濟管理部門基本撤銷,從根本上動搖了計劃管理體制的基礎。這次改革,對機構設置原則進行調整,不但從宏觀體制方面與計劃經濟管理體制正式告別,而且將推進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使發展與改革更加密切地結合起來,統一起來,進一步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進一步推動統一市場的形成,整合政府內外貿管理職能,通過深化流通管理體制的改革,結束內外貿分割、國內外市場分割的管理體制。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我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后,對消除市場壁壘的要求愈加迫切。
改革前,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以及反傾銷反補貼工作分別由原國家經貿委和原外經貿部管理;產品的進出口工作,分別由原國家計委、原國家經貿委和原外經貿部負責。這種內外貿分割、國內外市場分割和進出口配額分割的管理體制,不能適應加入世貿組織新形勢的需要,不能適應建立和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只有政府管理流通職能的真正統一,才能避免行政權力對市場的人為分割。
這次改革將原國家經貿委的內貿管理、對外經濟協調和重要工業品、原材料進出口計劃組織實施等職能,原國家計委的農產品進出口計劃組織實施等職能,以及原外經貿部的職能等整合起來,組建商務部。商務部統一承擔國內外貿易、國際經濟合作、外商投資、進出口商品管理、對外經貿談判、市場流通秩序、進出口公平貿易監督和協調、對外投資等政府職能。整合政府對流通領域的管理職能,將為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公平、誠信的市場,更好地承擔WTO成員的義務和履行WTO成員的權利,應對國際經濟一體化挑戰,為提升企業和國家整體競爭力等創造良好的環境。
——實現從機構上、體制上把承擔國家所有權機構的職能與承擔社會公共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分開。行使公共管理權力部門不再承擔出資人職能,國有資產管理機構也不行使社會公共管理職能。這次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是改革開放以來多年對國資監管經驗的總結,尤其是我們黨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近十年的經驗總結。
這次改革,將原國家經貿委的指導國企改革和管理的職責,原中共中央企業工作委員會的職責,財政部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部分職責,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擬訂中央直屬企業經營者收入分配政策、審核中央直屬企業的工資總額和主要負責人的工資標準的職責劃入國資委,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中央所屬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的國有資產,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受政府委托統一行使國家所有權,指導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改革和重組,向出資企業派出監事會,對出資企業的負責人進行考核、獎懲、任免,通過統計和稽核等方式監管企業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不得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這種職能規定,既解決了政府與企業分開,又解決了多個政府部門行使國有企業所有權造成的職能交叉和缺位問題。隨著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未來國資監管職能將進一步與公共管理權力分離,公共行政體制將會進一步完善。
——把貨幣政策職能與金融監管職能分開,進一步健全金融監管體制。亞洲金融危機凸現了金融監管的重要性。隨著我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金融機構所有制多樣化以及國際金融對國內金融影響日益增加,必須加強金融監管的力度。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既整合中國人民銀行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責、原中共中央金融工委的相關職責,又能夠實現貨幣政策職能與銀行監管職能的分離。銀監會主要對金融機構進行市場準入、業務合規性監督、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審查、金融風險預警以及對國有銀行和國有控股銀行的負責人進行考核、監督并提出任免建議。
此舉一方面可以加強中央銀行的獨立性,規范貨幣政策決策機制,從而為更有效地保持貨幣政策的公共性、為加強宏觀調控機制和力度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也為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加強對金融機構改革的指導、維護經濟穩定及社會和公民的共同經濟利益創造了條件。從而推動政府由“當事人”向“仲裁者”的角色轉變,推動由“政府行政”到“公共行政”轉變。
——加強公共安全體制建設,建立公共安全應急體制、機制和制度。一是加強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建設。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統一負責食品、藥品、保健品和化妝品安全管理的綜合監督和組織協調,依法組織開展對重大事故的查處。二是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管。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負責安全生產的綜合監督管理和對煤礦的安全監察,進一步強化對安全生產的監督。三是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對公共健康造成的危害,建立公共衛生安全應急機制,設立全國和省(直轄市、自治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和協調全國和地方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
國務院頒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對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在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任務、應急體制、應急預案、應急經費、信息報告與發布制度、應急處理、法律責任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以建立信息暢通、反應快捷、指揮有力、責任明確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法律制度。同時通過公共財政如財政支持和稅收減免等經濟手段,減低非典對有關行業和地區經濟的影響,穩定和促進經濟的發展。
——把人口發展的戰略研究與計劃生育密切聯系起來,推動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綜合協調。將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更名為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加強研究人口發展規律、人口結構、人口比例、人口老齡化等戰略性問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至關重要。重視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加強對人口自身的長期和戰略性研究,把它納入公共管理范圍,對于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的發展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件大事。
改革體現五大特點
除了界定和理順部門職能關系之外,國務院機構改革還體現出以下幾個重要特點:
第一,進一步明確部門之間職責分工。切實貫徹一件事主要由一個部門負責或牽頭負責的原則,避免職責交叉和責任不明,從制度上盡可能減少相互爭權又相互推諉現象的發生。按照這一原則,商務部、發改委、國資委、銀監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職能都進行了劃轉和調整,銀監會還與中國人民銀行進行了職能分工。貫徹責任政府理念,權力、義務和責任相結合,行使權力就要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
第二,貫徹精簡、統一和效能原則。這次改革重在職能調整和體制創新。雖然沒有提出具體的精簡比例要求,卻依然堅持精簡原則,嚴格控制機構數量和人員編制,鞏固來之不易的精簡成果。國務院組成部門、辦事機構、直屬事業單位及內設機構的數量沒有突破原有規模,人員編制沒有突破國務院行政編制總數,領導職數沒有突破有關規定。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和臨時機構由上屆政府的33個減為27個。為了更好地貫徹統一和效能原則,改革借鑒了國外經濟發達國家的“大部制”經驗,進行了初步嘗試,盡量將一些相近和相似職能綜合到一個部門,統一管理,發揮整體效能。
第三,確保機構改革的平穩推進。一是原有機構與新建機構的職能轉移、人員劃轉和過渡的銜接,使新建機構、人員和職能盡快到位運轉,不使工作造成“空檔”。二是有關部門領導高度重視,親自負責,精心組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時嚴肅各項紀律,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亂、國有資產不流失,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三是服從改革大局,加強協調和溝通。
第四,依法推進機構改革。這次改革所涉及的國有資產管理和金融監管職能的調整,都遵循了法律先行的原則。這是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具體體現。為使銀監會成立后正常履行監督職能,根據國務院的提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原由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的監督管理職責的決定》;為使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依法進行,國務院頒發了《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和國務院頒布的暫行條例為金融監管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法制保障。
改革將進一步深化
這次國務院五個新成立、新組建機構改革方案的順利實施,是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步驟。在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去年國務院公布取消789項行政審批事項。這必然涉及有關部門的職能調整。下一步改革,將按照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總體要求,認真研究和吸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成果,對相關部門進行職能調整,還權于社會和市場,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提升公共服務職能和能力。建立和完善科學決策機制,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機制、建立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公示制度、聽證制度以及專家咨詢制度,實行決策的論證制和責任制。推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國務院機構改革順利進行為地方政府的機構改革創造了條件。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將遵循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建立和完善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的目標,按照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地方政府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經濟調節職能,使發展與改革更好地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內外貿管理體制,統一內外貿管理職能;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體制、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和生產安全監管體制;完善保障公共衛生安全體制和應急機制;依法規范中央與地方的職能和權限,理順中央垂直部門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政府機構改革完成之后,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也勢在必行。(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