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3日電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著名經濟學家王玨近日撰文指出,當前,中國國企改革經過20多年的艱辛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不可否認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
主要是:一、國企改革深層次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改革遠沒有到位
雖然對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的認識在逐步深化,但觀念轉變太慢往往成為改革的掣肘因素;雖然國有經濟不再被看作社會主義經濟的一般形式,但卻缺乏對國有經濟更準確、更科學的定位;雖然改革由調整利益關系和分配關系,轉向產權改革和制度創新,但還很不徹底;雖然由局部的、微觀的、分散進行的改革,轉向全面的、宏觀的、整體推進和重點結合的改革,但還遠沒有到位。歸結起來,當前國有企業改革,障礙在于認識和觀念,阻力來自利益格局調整,核心仍是深化產權改革,關鍵需要政府積極有為。
二、對國有經濟的性質和定位還不很明確
阻礙國企改革的因素首先在于認識和觀念上的差異和局限。認識方面,最大的問題是對國有經濟的性質、作用和定位還是不很明確。由于不清楚國有企業改革怎樣才是到位的、徹底的,慣性思維和傳統的觀念成為揮之不去的干擾因素。現在改革中講“私有化”的少了,擔心國有資產“流失”的卻多了。國有資產“流失”有的屬于腐敗原因造成的,有的則屬于市場原因造成的。前者和改革沒有必然的聯系,后者嚴格說是市場資源配置和流動的形式,不是真正的“流失”。過分擔心國有資產“流失”,其實是對國有經濟的數量太敏感,從深層次看是對國有經濟定位發生偏差。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準確恰當的定位應當是:國有經濟只能、并且必須在市場經濟的特殊領域存在和發展,在這些領域發揮特殊的或者說不可替代的作用。國有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一種特殊形式,而不是一般形式和普遍形式。從存在領域看,主要在安全性、公益性和自然壟斷性領域。從功能看,主要是解決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為宏觀調控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等問題。從作用看,主要是提供公共產品,創造有序競爭的經濟環境,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確保經濟安全,維護經濟和社會長遠利益等。國有經濟只要在以上領域內解決好這些基本問題,就是真正發揮了主導作用。
三、既得利益集團的掣肘增加了國企改革的摩擦和阻力,改革利益主體的模糊使改革缺乏持久深厚的動力源泉
利益方面,由于改革受新舊既得利益者的影響甚至左右,又始終缺乏明確的利益主體的有力推動,因此表現得步履維艱乃至搖擺反復。這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是既得利益者對改革的影響和障礙,表現最明顯的是,贏利性行業的國有企業該退不退,行政壟斷性行業該破不破,公共產品和服務生產領域該發展沒有發展。前兩個行業有利可圖,為了局部的和眼前的利益,既得利益者不顧阻礙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的整體布局,不惜破壞平等競爭的市場秩序。后一個領域雖然關系到長遠利益,但是缺乏參與和投入的激勵。既得利益者急功近利和維護局部利益的行為,是阻滯改革進程和糾偏改革方向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是改革利益主體不明確。國有企業改革本來應當首先明確勞動者和經營者是改革的利益主體,從而獲得最深厚的改革動力源泉。因為不管國家利益還是集體利益,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利益;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歸根到底是為了勞動者的富裕和全面發展。改革的根本目標決定了改革的具體環節中必須突出勞動者的地位和作用,把他們由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主動的參與者,并從中得到實惠。
四、國企改革核心還在產權,其重點在于調整所有制結構、深化股份制改革、重構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三個方面
產權改革是國企改革的根本問題。現在產權改革需要從三個方面深化:一是結構性改革和調整,主要是所有制結構改革和調整。我曾經提出所有制結構調整總的態勢是“國退民進”,主要是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錯位”的問題。二是財產組織層面需要深化股份制改革。國有企業股份制或公司制改革,尤其是股份制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企業的組織形式,但是深層次的一些問題還沒有處理好,主要是產權結構不合理、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股份應有的權利受限制,作為股份制企業核心的權利制衡機制沒有真正建立,等等。結果既影響企業的發展和效率,也在宏觀上造成了股市的扭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還得繼續朝著產權多元化和產權主體人格化的方向進行,不能“一股獨大”,不能股權不平等、流動受限制,也不能使財產主體出現“虛擬”或“錯位”,不能人為地形成“多頭主體”。三是國有資產監管和運營改革。現在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和傾向有:第一,國有資產監管和運營要在國有企業“歸位”和深化改革的基礎上進行,至少要結合推進。第二,國有資產監管重點是行使出資人權利,不是控制企業;是主要用經濟手段按市場規則監管,而不是沿襲行政命令的手段進行監管。第三,就監管和運營國有資產的目的而言,保值和增值雖然也是重要的,但作為市場經濟特殊形式和承擔特殊功能的國有經濟,畢竟還有著眼于宏觀經濟運行、經濟安全、社會公益及長遠利益等目標,過分與民爭利只怕會使經濟總的“蛋糕”變小,弊大利小。
五、扭轉目前國企改革緩慢和被動局面的關鍵還要靠政府積極有為
國有企業改革最后涉及的一個重大問題是政府在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說,扭轉目前國企改革被動局面主要還靠政府。在認識和觀念上,政府要大膽更新,對國有制和國有經濟定位的認識上要突破陳規,以“三個有利于”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標準,與時俱進。(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著名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