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0日電 據遼寧法制報報道,1999年6月21日2時32分,一輛疾駛的白色奔馳轎車在沈陽市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沈陽故宮”)東側的沈陽路上突然失控,向立于“沈陽故宮”門前的皇宮“下馬碑”撞去,當即將碑撞成五大塊和若干粉碎小塊兒。
肇事司機是沈陽市福滿樓火鍋城雇用的盧志會,搶救無效死亡。
7月4日,沈陽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沈河大隊作出報告認定,盧志會忽視安全,致使汽車側滑撞到“下馬碑”基座。此案系盧單方事故,應負全部責任。鑒于盧志會已死亡,責成肇事車輛所有人沈陽“福滿樓”對此交通事故承擔賠償責任。
“下馬碑”被撞碎,在沈陽引起強烈反響,也引起了沈陽市委、市政府領導及省、市兩級文物部門重視。一位領導指出:要采取妥善措施對原碑加以修復和保護;要細而又細地對故宮現存文物加以保護;在沈陽市東華門和西華門設置路障,禁止機動車通行。
被撞“下馬”碑是無價國寶
在我國僅有的兩大宮殿群——北京故宮和沈陽故宮中,沈陽故宮東側的“下馬碑”是僅存的一塊。沈陽故宮“下馬碑”始建于清朝皇太極時期,當初為木制。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9月17日),乾隆皇帝第四次東巡時下了一道諭旨,將沈陽故宮東西兩側的木制“下馬碑”改為石碑。東側這塊石碑為小豆紅花崗石材質,上面用滿、漢、蒙、藏、回五種文字寫著:“諸王以下官員等到此下馬。”到被撞毀時,此碑已經歷了近216年的滄桑巨變。它不僅是我國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物證,而且是我國僅存的一塊皇宮“下馬碑”,是名副其實的“孤品”。
由于交通部門調解不成,2000年4月,“沈陽故宮”將肇事車的主人“福滿樓”以及其老板于成啟一并告到了法院,要求賠償2700萬元的損失。
那么“下馬碑”到底該賠多少錢呢?據遼寧省文物鑒定專家們對“下馬碑”的損壞和賠償鑒定意見:“下馬碑”建于乾隆四十八年,系清代原物。該碑屬“沈陽故宮”建筑群的組成部分,國家一級文物;“下馬碑”被撞斷成五大塊和粉碎成若干小塊,毀損嚴重,修復極難。被毀的“下馬碑”,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科研價值,是無價之寶,其經濟價值不可估量。如經修復也只能達到原狀的60%,已無法恢復全貌;比照國家一級文物,經初步估算,此“下馬碑”價值約為2000萬至3000萬元人民幣。即使經修復后,其價值最多也只是其原價值的10%。
該賠償多少?
2000年7月11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福滿樓”的訴訟代理人金錫盛律師在法庭上提出了代理意見:盧志會駕駛公司董事長的私車并非“福滿樓”為其安排的工作,盧志會不是在工作時間肇事,也不是在“福滿樓”工作的過程中肇事,“福滿樓”不應為其行為負責;作為原告索賠依據的鑒定意見及其解釋和補充說明的法律效力也值得商榷。沈陽故宮雖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不能以此就認定故宮的一切建筑物及附屬物均為國家一級文物,“下馬碑”同樣不能理所當然地成為國家一級文物,遼寧省文物鑒定組不具有鑒定國家一級文物的權力,其所做的鑒定意見不具有法律效力;請求法院允許由國家法定文物鑒定部門對“下馬碑”重新評估和鑒定。金錫盛律師在法庭上還指出,原告對文物疏于保護,也應是造成“下馬碑”毀損的責任人,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在事故發生時,“下馬碑”所在的道路并非禁行路,允許機動車通行;“下馬碑”被放置在占據行車道二分之一處,周圍甚至連起碼的護欄都沒有;“下馬碑”左右的大青石路面有12塊損壞,5塊丟失,路面異常崎嶇。這些本身就給“下馬碑”的被損毀埋下了隱患。原告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理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對“下馬碑”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但是直到事發時止,原告對上述情況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作為文物的管理和保護部門,顯然有失職責任。
隨后的兩年多時間,該案又重新開庭審理并做過一次鑒定。由于國內尚未有珍貴文物被毀索賠的先例,鑒定專家們只能比照價值與其相當的文物而對被毀“下馬碑”的價值進行界定。專家經鑒定后認定“下馬碑”價值最低為2500萬元人民幣。
今年6月18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由被告賠償原告損失100萬元,并承擔維修“下馬碑”的費用。
一審宣判后,原、被告雙方均表示要上訴。(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