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的三峽大壩將長江攔腰截斷,在大壩左岸中堡島上,一條6.4公里長、300米寬的“人工航道”劈開山體,將長江上下游連通取直———這,就是被譽為“長江第四峽”的世界第一大船閘:三峽永久船閘。
今年6月,三峽大壩蓄水斷航,永久船閘正式通航!萬噸級船隊將第一次由上海經船閘溯流而上,直抵重慶。
為了打造這一當今世界上水頭最高、規模最大、級數最多、技術最為復雜的雙線五級船閘,1994年4月17日,數千名武警水電部隊官兵,帶著數百臺大型機械冒雨挺進江邊,在數十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嶺間擺下了開山劈石的戰場!
三峽船閘工程總量相當于此前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國邦納維爾船閘的20倍以上。建造這座舉世罕見的特大船閘,需要在花崗巖占47%的峭巖峻嶺間開鑿一條6442米長、300米寬、最大深度176米的航道,讓船隊穿嶺而過。
在山體上開挖航道和閘室,是官兵們遇到的第一個世界性難題。按照設計要求,他們要在數公里長的花崗巖石山體上下挖170多米深,中間留出一條直立石墻,使挖出的航道剖面形似一個巨大的“山”字。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炸出4面幾十層樓高的光滑墻體。炸偏1厘米,工程成本就得增加100萬元;哪怕出現一次“四面開花”的爆破,整個船閘開挖都將前功盡棄。
面對這一中外爆破史上絕無僅有的設計,曾建造過巴西伊泰普電站的外國指導專家搖頭離去;國內一些專業爆破隊伍,也相繼抱憾撤離。
軍人沒有退路!武警水電三峽工程指揮部指揮長周光奉,帶領一批科技干部日夜攻關。采用英國、瑞典、日本等國制造的5種新型鉆機鉆孔,炮孔精確度不夠;對巖石實施火焰切割不行,改用控制爆破;普通炸藥不行,改試乳化炸藥;整體爆破不行,就采取梯段微差爆破……半年的時間里,他們進行了100多組試驗,對上萬組數據進行分析,最終摸索出預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相結合的技術,讓炸藥在巖山上鬼斧神工般地“切起了豆腐”。
2.2萬噸炸藥,數千次起爆,硬是在花崗石山體上“切”出兩條長數公里、27層樓高的“人工天河”。這一技術填補了世界工程爆破施工理論和實踐上的空白,榮獲中國爆破專業科技成果最高獎。
“山”字形航道開挖形成后,因山體內部應力釋放和重力的作用,航道兩側邊坡和中間孤立的直立墻極易造成巖石崩塌、不穩定塊體滑塌以及整體變形,給船閘留下嚴重隱患。
面對這一三峽工程中最大的技術性難題,近百名水電部隊技術人員,經過無數次的摸索、試驗,像“納鞋底”一樣,用抗拉力100至300噸級、長30至60米的鋼鉸錨桿和錨索,以每兩平方米4至6根的密度,將68米高的直立墻和175米高的邊坡密密實實地“縫”了起來。
我國著名水電專家、兩院院士潘家錚說:“永久船閘的技術問題解決了,三峽工程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半!痹谶@支擁有500多臺精良設備、科技人員占60%的大軍面前,10多項世界級的技術難題就這樣被一一攻克。
1999年3月的一天,永久船閘2號閘閘室施工現場,官兵們正在緊張地施工。猛然間,地動山搖,3200立方米的土石從幾十層樓高的巖壁轟然崩落,巨石倒懸巖壁,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
險情,驚動了整個三峽工地!
危急時刻,水電軍人們再次挺身而出。經過一次次勘察,一次次動議,形成了“清撬、灌漿、錨固”的綜合排險方案,險情與塌方一并被迅速排除。
這樣的生命歷險,水電官兵們已經歷了不下100次。
1995年1月8日,早早來到工地保養設備的操作手許國寶正躺在推土機下給機器注黃油,突然,前方土堆松動,龐大的推土機無聲地向前滑來,沉重的履帶從這位62次被評為“紅旗車手”的技術兵身上碾過……
三峽工程,考驗著水電官兵的忠誠!巍巍巨閘,凝固著勇敢衛士的生命。
今天,當永久船閘通過國家驗收的時候,這些中國軍人用一連串的百分之百交出了一份讓全世界人都為之驕傲的答卷:開挖工程合格率100%,錨索工程合格率100%,混凝土工程合格率100%……
(文章原載于《中國青年報》,作者:賈圣堯、熊壯中、翟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