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五日電(記者 趙勝玉)記者從今天結束的中國地質調查局二00三年工作會議上了解到,近年來,中國大力開展國土資源調查和地質工作,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服務,大大提高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
曾長期在地質部門工作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地質工作有著極為深刻的理解,他反復強調:“地質科學和地質工作是解決人類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先行性工作”。據悉,圍繞為實現小康社會,國土資源部門近年來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是礦產勘查有重大進展,提高了中國資源的保障能力。
迄今全國已發現礦產一百七十一種,探明儲量的一百五十七種。配合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地質調查工作重點和項目資金向西部地區傾斜,找水找礦取得重要進展。一九九九至二00二年,新發現礦產地四百二十一處和許多重要找礦線索。銅、鉛、鋅、鋁土礦、優質錳礦石、錫、金、銀、鉀鹽等礦產的資源量都有所增長。不少地區可望成為新的基地。這些重要發現對于提高中國資源保障能力,促進地區和全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正在產生著重要影響。
其次是為促進重點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專項調查服務。
針對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電東送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參與前期論證和研究工作,開展實時、實用的專項調查研究工作,為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提供了地質依據。開辟了農業及生態環境地質調查和城市地質調查新領域,在支持農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城市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為緩解缺水地區人畜飲水提供了水源地。
在西部十一個省區市嚴重缺水地區開展地下水勘查,直接為幾十萬人提供了飲用水。
四是為防災減災、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積極的服務。
大力推進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初步建成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大力推進重點地質災害重點縣市的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完成了四百二十七個縣市突發性地質災害隱患嚴重區的專項調查和防治區劃。
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在講話中指出,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四大目標之一,國土資源的工作必須努力不斷提高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國土資源保障。為此,他強調,必須不斷加強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與地質工作,以提高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更好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