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中國新聞社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文娛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國《新聞周刊》文章:為清朝正式立傳

        2003年03月27日 14:00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聯系電話:68994602)

          “清史的編纂是我國新世紀的一個標志性文化工程,也是以國家的名義首次為清朝修史。能趕上這樣的盛典,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北京不久前召開的“清史編纂體裁體例學術座談會”上,著名清史研究專家戴逸教授說起已經開始的清史編纂工作時,格外激動。

          此次學術座談會的召開,標志著“清史編纂工程”進入了實質性的工作。

          清朝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由盛而衰、從強到弱的一個“轉折點”,它覆滅時距現在不足100年,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是當代中國人心里難以逾越的一個“檻”:康乾盛世、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太平天國、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戊戌變法……有強大時的榮耀,更有落后挨打時的悲痛。近年來,清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而影視、書籍上的清宮戲、帝王戲說等等炒作又讓歷史的面目漸漸失真。

          由于種種原因,迄今為止,關于清代還沒有一部國家級正史(民初袁世凱成立清史館,修撰《清史稿》,但這并非國家編纂的正史,而且尚有許多缺陷),由國家出面編纂清正史成為當務之急。

          戴逸教授是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所長,古稀之年掛帥出任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他親歷了從提出編纂清史設想到最后付諸行動的整個過程:

          上世紀50年代初,董必武向中央政府提議編纂清史,毛澤東主席在原則上給予了首肯;1959年,周恩來總理委托吳晗對此事進行規劃,但因為三年困難時期而被擱淺;1965年,周恩來又委托周揚召開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組成清史編纂委員會,并在中國人民大學設立了清史研究所,后因“文革”開始,整個計劃流產,而這也成了許多人的“罪狀”之一。“文革”后,鄧小平向社會科學院轉發一封專家來信,要求開始重修清史工作,結果又由于種種原因而未能實現。

          2002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決定:啟動清史纂修工程。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朱基、胡錦濤和李嵐清等都對此做出了重要批示和指示。12月12日,中央14個部門組成了“清史編纂委員會”,一個新世紀的重大文化工程正式啟動。

          清史編纂委員會負責人稱,“清史編纂工程”需要花10年時間,光主體《清史》的字數就達3000萬之巨,是袁世凱時《清史稿》的四倍之多,預計整個系統工程的總字數可能超過《四庫全書》。

          “工程未動,設計先行;沒有設計,就是盲目施工——成敗利鈍全在于此。”精研清史的戴老深有體會:紀傳體、類傳體、章紀體等體裁各有利弊,圖表的使用、跨朝代人物的處理、以及對峙兩個政權的安排等等,“怎樣立意,用什么規范,設計多少部件,什么部件重要……都是難點,需要集思廣益,精益求精。”

          為做好整部著作體裁體例的設計,此次編纂體裁體例學術座談會包括了北方清史專家近100人,連續兩天進行深入研討;之后還要在南方召開同樣的研討會,預計參加的專家總數近400人。編委會副主任成崇德表示,除了組織專家的專業討論外,“體裁體例”工作小組還將為此開展廣泛的調研工作,以座談、問卷、上網調查等形式,最大范圍地征詢史學家、文化名人、臺港澳的海外華人、一般文化人、黨政各方人士等各有關人士的意見,把最有爭議的“房子”藍圖規劃好。今年6月份,編纂手冊將全部完成,下半年就開始組織隊伍,進行初步的分工。

          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整個編纂工作還將圍繞清史的寫作較大規模地對清代文物、文獻進行收集、整理和出版。一位與會專家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許多清代文獻還沒有系統地進行整理,大量檔案資料,如維吾爾文、蒙古文、藏文等檔案資料都急需搶救。

          此外,修史過程中還可以生產一些“副產品”,如編寫《清史考軼》,收集一些有爭議的問題;編寫《清代人物大辭典》,盡可能地網羅《清史》“漏網”的人物。

          “既要用修史的方式保護文獻,又要利用文獻的收集整理保證修史的質量,讓兩者相輔相成。”戴老解釋說。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林熒章


         
        編輯:王艷紅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一区二区麻豆AV | 亚洲一区二区综合婷婷 | 色先锋在线不卡2019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高清 |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