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九日電 題:經濟透視:中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取得成效
中新社記者 趙勝玉
中國國土資源部日前制訂了《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并下發全國。國土資源部說,土地開發整理是補充耕地、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改善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積極探索和實踐,中國全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為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國家加強了土地開發整理的宏觀調控,制定并實施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標折抵等配套政策;逐步建立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制度,有效組織實施了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初步形成了土地開發整理的投入機制,探索推進了土地開發整理產業化;開展了資源調查評價和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建立了專門機構和專業隊伍。通過積極探索和實踐,全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補充了耕地數量,基本實現了“占補平衡”。
一九九七至二000年,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全國累計補充耕地八十四點九三萬公頃(一千二百七十四萬畝),平均每年二十一點二三萬公頃(三百一十八萬畝)。二000年全國基本實現了建設占用與補充耕地平衡。
提高了耕地質量,增強了耕地生產能力。
結合基本農田建設,通過廣泛實施以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為主要內容的土地整理,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穩步提高了土地質量,增強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優化了利用結構,促進了土地集約利用。
通過大力推廣以“農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村居民點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為重點的土地整理,不斷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土地的集約化程度和利用效益明顯提高。
改善了生態環境,取得了經濟社會效益。
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促進了生態環境建設和重點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生態環境得到逐步改善;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經濟效益明顯;擴大了就業空間,改善了農村居住環境,推動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國土資源部說,目前,中國有組織的土地開發整理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一些地方還存在著“重開發、輕整理和復墾”、“重數量、輕質量和生態”的問題;土地利用規劃對土地開發整理活動的宏觀調控和引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缺少土地開發整理專項法規,規范化管理還不夠到位;資金投入不足,促進土地開發整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尚未形成,土地開發整理的社會化產業化有待進一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