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最近幾年,有關春節晚會的統計數字一直很奇怪。這就是一方面每次搞收視率調查,都顯示有超高比例的人在除夕夜成為春節晚會的觀眾;而另一方面,只要過了大年三十,你上互聯網的BBS瞧瞧,鉆進出租車里聽聽,大街小巷地問問———肯定是一片壓倒性的罵聲。換句話說,春節晚會已經成了這樣一個奇怪的二律背反:大多數都要看它,似乎為的就是看完了有資格說不好看。
而如果不出意外,估計類似的趨勢未來幾年還會繼續。理由很簡單,春節晚會一貫以來的宗旨,就是要在大年夜討好所有的人———如果說十幾年前“老少咸宜”還有可能,那么在今天,在一個凡是和文化產業沾點邊的人都知道“市場細分”、“目標市場”等概念的社會里,“討好所有人”的惟一結果,就是讓所有人都覺得煩。當然如果央視規定:每個看春節晚會的人,來年都長一級工資,那么大概有可能會創造某種奇跡。只不過此事甚大,恐怕不是央視做得了主的。
因此,比較實際一點的辦法,就是干脆不要想去討好所有人了。或者索性反其道而行之,研究一下怎樣可能得罪所有人。從理論上講,得罪所有人比討好所有人要容易一些,但是具體操作方案我還沒想出來,或者說還沒敢去想,因為怕我們家年初一會被白菜幫子封住大門……當然還有最后一條路,那就是把什么一審二審三四審的制度都裁掉,春節晚會的節目不再搞評審,而是使用抓鬮或者其他某種純概率性的選拔方式。因為我們已經知道,無論怎么選拔都會挨罵,那么不如把這部分財力和人力省出來。
而春節晚會的節目也不必非得是成熟的,就搞成一種實驗性的晚會好了。因為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好像越是實驗性的東西越有市場,而且讓人無從批判———任何抨擊的話語都會變成磚頭,拍在抨擊者自己的腦門上。所以春節晚會大可效仿之。
據說今年不搞分會場了,這樣很好,但還需更進一步,比方說放無數紙箱子在臺上,然后弄一些人體彩繪、行為藝術什么的,取代以往作為開場的歡慶鑼鼓和兒童集體舞。歌曲的比重也可以大大壓縮,改用一些“水樂”之類的東西,同時以噪聲配器。至于小品類節目應該怎么改,我還沒想好,因為諸先鋒戲劇家們已經有很久沒出活兒了……
與此同時,也可以趁機做一些試驗。比方說央視要放《射雕英雄傳》了,有《笑傲江湖》的前車之鑒,這次就不妨用春節晚會趟路。可以考慮當晚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插播一集《射雕》,然后觀察觀眾的反應。如果大家的憤怒超過了預期的程度,就可以借口說這只是一個“實驗性”的節目而已,暗地里趕緊改劇本,補拍場景。實在來不及或不堪修改,就干脆一股腦兒說《射雕》也是實驗性的好了。這三個字一上來,我敢保證許多人就會閉嘴。
最后,連主持人也實驗性好了,趙忠祥倪萍等太傳統的就不要上了。現場串詞可以采取《英雄》里的最高境界,口中無詞心中也無詞,大家都用啞語互相打手勢———總之就是怎么耍活寶怎么來,因為反正也不必擔心挨罵的事,再挨罵也不可能有現在挨得這么厲害……
當然我知道我在這里說這些也是白說,所以只能看著春節晚會仍然像以往那樣平庸地挨罵下去而無能為力。這樣再過上個三五年,可能就真像有些人預言的那樣:春節晚會要辦不下去了。而如果“實驗性”一把,說不定還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現在春節還剩下些什么?鞭炮已經不讓放了,安了防盜門之后,門神和吊錢的空間也越來越小,然后再把春節晚會取消……他們辦不辦沒關系,我們總得留下點標志性的東西,好記住這是春節啊。
來源:青年時訊 作者:王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