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7日電 ST春都日前在京召開一場名為“春都未來”的市場推介會。會議透出的信息表明,盡管重組早于2002年4月8日正式展開,但目前股權轉讓尚未出現實質性進展,重組方西安海拓普處境尷尬。
證券時報引述ST春都副總裁王圣敏的介紹報道,自4月8日《股權轉讓與資產重組框架協議書》正式簽訂以來,ST春都的生產經營已全面啟動,半年來肉制品的銷售額不斷攀升;根據“重振主業、保殼救市”的重組目標,明確了以肉制品為主業,以生物制藥和特種包裝材料為兩翼的產業格局。據稱,為扭轉處于癱瘓的生產經營局面,重組方西安海拓普自4月8日開始到12月底,目前用于改造生產設備、重建市場銷售網絡等用途的資金投入累計達3000余萬元。
盡管如此,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股權遲遲不能落定,已對ST春都的生產經營和扭虧造成極大的障礙。
春都的保殼重組進程可謂一波三折。盡管進入年底以來,公司各類公告頻頻見諸報端,但時至今日,西安海拓普與春都集團之間的股權轉讓卻一直沒有定論。根據預虧公告,一俟年報發出,ST春都將因三連虧暫停上市,留給春都的日子只剩下短短幾個月的寬限期。此次推介會上,重組方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為誰而救市保殼,一直是我們的一塊心病,在股權轉讓完成之前,怎么保殼,為誰保殼,確實不清楚”,因此他認為“這個問題沒有辦法解決,這就可能有多種結局出現”。
海拓普集團的法律顧問天銀律師事務所的孫延生律師也表示,春都的品牌價值、上市公司的殼資源、肉制品的主業和職工安置是重組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四個要素,這四個要素在重組方案中要統籌考慮。而所謂的“凈殼重組”對于上市公司本身、對于當地政府來說都是致命的。但隨著最后關頭的臨近,股權問題的懸而未決使重組方確實非常憂慮。
對于有記者提出日前發布的“借款協議”是否在為海拓普預留后退通道時,孫律師認為,由于ST春都重組的特殊性,海拓普必須先接管生產經營,把主業搞起來,把職工的生產生活安頓下來,才會有重組的基礎,而“借款協議”只是將此加以規范,其初衷并不是為重組失敗留后路。據了解,根據上述“借款協議”,西安海拓普向春都投入的3000萬元生產經營資金在股權轉讓獲得批準前暫定為借款,海拓普對該筆款項具有監督權,并可以在任何時間向公司行使債權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