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長期駐守的中國空間站何時展翅天外?實現這一目標還需哪些攻關?國際社會對中國空間站有何期待?神舟十號任務引發海外科學界熱議。近期,美國航天界多名專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紛紛表達各自看法。
2020:沒啥不能
神舟十號飛船完成在軌任務后,美國多名科學家紛紛表達祝賀。他們認為,神十的成功是邁向目標——于2020年左右建成中國空間站的最新一步,中國有能力建成自己的空間站。
“僅僅7年時間對于建造一個空間站來說是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但這一目標可以實現”,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科學系主任蒂莫西·斯溫德爾教授說。
1966年3月,美國載人飛船雙子星8號與阿金納目標飛行器完成了世界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距離1973年美國發射其首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也是7年時間。但斯溫德爾指出,“天空實驗室”只有75噸,可以一次發射入軌,而未來的中國空間站在建成初期就重達90多噸。“若想將這一龐然大物送入軌道,正在研制的中國重型運載火箭如何表現至關重要”,他說。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球、行星和太空科學系教授讓-呂克·馬戈表示,中國為航天科技發展設定積極進取的時間表,能為穩步前進提供良好動力。
這所高校的另一名研究人員專家邁克爾·里奇說:“祝賀中國取得這樣的成就……只要中國想達到的目標,都能盡快實現。假如中國將以更短時間建成一個可供實際應用的空間站的話,我肯定相信。”
“中國創造”:更多期待
受訪的美國科學家們對中國空間站充滿期待,他們不僅對中國空間站自主建造過程和方式滿懷興趣,而且對中國空間站的樣式和功能充滿想象。
“我將懷著極大興趣關注中國空間站是否與國際空間站性能相同,或者是否會嘗試一些新用途。對于建設國際空間站曾有過多種建議和設想,也許中國建造空間站時會有不同選擇,我將拭目以待”,斯溫德爾說。
斯溫德爾表示,此前所有空間站都被設計用于在微重力下開展生存試驗,美國和俄羅斯在這方面已積累豐富經驗,然而還沒有哪座空間站能測試某些特殊技術——比如為產生人造重力而設計的旋轉空間站,或者為測試零重力而設法遏制艙內物體搖擺的空間站等。如果中國空間站能在這些方面進行突破性嘗試,將讓全球科學界為之振奮。
研究人員里奇則表示,希望中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在某些運行模式方面能有所拓展,從而有別于美國和俄羅斯的空間站。
美好愿景:迎接挑戰
航天國家迄今已實施了300多次航天器空間交會對接,其間發生的故障和事故并不罕見,交會對接至今仍是航天界公認的技術難關。
馬戈說,太空探索極其艱難,對載人航天任務的要求非常高,航天器對接的能力是載人航天科技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中國來說,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成功對接是未來建造空間站的關鍵技術。“而派遣航天員長期駐守空間站還將面臨更多挑戰。比如解決人體應對太空輻射問題”,馬戈說。
此外,美國專家們還指出,中國在近地軌道建造空間站時,需要注意太空垃圾的威脅。目前,美國頻繁地為國際空間站提供此類預警。因此,中國需建造自己的太空垃圾監測系統,或與其他國家合作獲取這類警報。(記者 郭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