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25秒,由中航工業沈飛自主研制的AMF五代戰機(殲—31)成功首飛。就此,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同時試飛兩款四代機原型機的國家,此前,只有美國同時研制了F-22和F-35兩種五代機。
這則來自央視網的“透明度”極高的消息,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更是讓人感覺近10年來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的武器裝備研制水平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現在就讓我們對隱形戰機的一路行程做個簡單的回顧吧。自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F-117“夜鶯”戰機服役以來,對隱形戰機的渴望就已成為各國空軍夢想中的終極設備。但隱形戰機真的就有那么神乎其神嗎?科索沃戰爭很快給予回答,空襲中美軍有一架 F-117戰機被南斯拉夫軍隊擊落。據說它的殘骸完全被俄羅斯搞走。盡管 F-117戰機目前已經退役,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 B-2隱形轟炸機和 F-22、F-35隱形戰機,但“猛禽”也曾因高空缺氧而多次折戟關島。
自1942年德國生產出世界第一款噴氣式戰斗機后,西方國家將戰機發展劃分為目前的一至四代。在前三代戰機中,同時出現的戰機性能大致相差不大,比如,第二代戰機有美國的F-4、蘇聯的米—21、中國的殲—7等,第三代有美國的F-16、俄羅斯的蘇—27、中國的殲—10等。但到了第四代戰機,卻突然從多國的“百花齊放”變成美國的“一枝獨秀”。除了美國外,歐俄日韓等國家的第四代戰機研制都面臨很多困難。
按照美國軍方考核隱形戰機的幾大指標,F-22戰機必須具備“4S”能力——隱形、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短距起飛。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通過科學的戰機外形隱身設計實現波束控制,讓照射飛機的電磁波在敵方雷達上只是閃爍不定的散信號,不容易被探測、識破和跟蹤。譬如F-22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就僅有0.08平方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評價,如果說F-22的雷達反射截面積相當于乒乓球,那么,F-35的就如同籃球。“兩者因作戰用途、效能不同而產生差別,由此而形成高低搭配。”五角大樓如此解釋F-22和F-35戰機的配置,其實這只是說辭。因為考核隱形戰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雖然重要,但F-35的隱形材料和涂層成本要比F-22低很多,說明一貫“財大氣粗”美國人近年來也是囊中羞澀。
那么,俄羅斯的情況怎么樣呢?國際防務界認為它的T-50的雷達反射截面積約為 0.5平方米。美國的小伙伴日本近年來總想買F-22,但美國從壟斷高技術武器的戰略考慮出發,只允許賣給它F-35。日本采取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自主研制“心神”隱形戰機已投入開發資金幾千億日元。“心神”外形借鑒F-22,機體表面采用三菱重工研發的“靈巧蒙皮”技術,所謂的隱形與此蒙皮技術有很大關聯。
再說發動機,美軍F-22有兩臺超大推重比F119發動機,無需開加力就能實現超音速巡航。而俄羅斯,據說與T-50配套的117S發動機至今尚未全面投產。
最后,還有個最關鍵的指標是,F-22裝備的AN/APG-77雷達不僅可以滿足超視距空戰中對目標探測距離的需要,而且還要保證機載雷達在探測時不會破壞飛機的隱形效果。這方面美國人是有教訓的。當初設計F-117的雷達RCS較小,但試飛時僅僅加裝了一個數英尺長的空速管,馬上就被 E-3預警機探測到了。在隱形戰機開發上躍躍欲試的還有韓國、印度,但一直與美國人比肩前行的歐洲國家為何動靜不大呢?原來,他們認為未來空戰發展的方向應該是隱形無人機。歐洲堅持走的就是這條路。這種考慮對經歷了阿富汗戰爭的美軍來說不無影響。據2011年1月17日的美國《西雅圖時報》稱,美國當時正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將測試三種“革命性”無人機。一是能連續飛行一周時間的“全球觀察者”無人機。二是能從航母上起飛投擲激光制導炸彈的X-47B無人機。三是能潛入敵方摧毀雷達系統的“幽靈射線”無人機。它們皆具備優良的隱形性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