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一
搭檔分工
有網友和專家認為,殲-31和殲-20主要是“高低端搭配”。殲-20塊頭大,綜合性能好,是未來奪取制空權的主力戰機。而殲-31作為性能略遜于殲-20的先進戰機,其造價相對低廉,可作為大將軍身邊的副將,擔負一些輔佐任務。一如美國空軍的兩款第四代戰斗機,也是用更先進穩定的F-22去保障制空權,而用相對較弱的F-35去擔任對地面的攻擊。
然而也有人不同意這樣的觀點。雖然美軍有F-22和F-35,我軍有殲-20和殲-31,但兩者的相互關系是不能簡單復制的。在美軍那兒,F-35就是“通用低成本輕型戰斗機”,全面弱于F-22,空戰能力甚至還不如蘇-30,因此戰場定位是依托于F-22的制空權之下,完成對地攻擊。但殲-31相對來說,雙尾雙發,機動性和隱身性好,加上造價低廉,更適合空中格斗。再加上中國空軍以保衛疆土為主,美軍則是全球霸權,兩家戰略目的不同,假想的戰爭環境和戰斗模式也不一樣,故而在對先進戰斗機的使用方式上也有所差別。所以,中國兩款四代機的分工,或許應該是航程遠、載彈量大、攜帶多種武器的殲-20負責遠程轟炸壓制,而機動靈活、隱身性能好的殲-31負責空戰,這樣一種配合更為合理。
觀點二
新一代艦載機
近幾年,隨著第三代艦載機殲-15的亮相,以及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號”的出臺,航母(包括艦載機)成為軍迷們長盛不衰的關注熱點。那么,殲-31是否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艦載機?
一些專家和網友認可這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論據,就是這次亮相的殲-31是雙前輪(而比它重一倍的殲-20只是單前輪)。航母艦載機起降時要承受更大的沖擊力(更短的跑道和顛簸的路基),通常都是雙前輪。觀點認為,如果將殲-31部署在航母上,可以與先前服役的殲-15形成高低搭配的戰斗群。假使在未來戰爭中對比美國艦載機F18或F35,我軍的殲-31也能取得性能上的優勢。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殲-31作為艦載機并不合適,因為我軍沒有海外基地,故而當面對強敵入侵時,海軍迫切需要的是續航力強的重型隱身戰斗機,以擴大作戰半徑。比如說殲-20的艦載機版。至于較弱小的敵國入侵時,以現有殲-15已然足以取得優勢。
觀點三
出口機型
將本國最先進的東西雪藏起來自己用,稍微低端一點的出口外國,這也是國際軍事強國的慣例了。比如美國的F35,號稱全球訂單已經有4000架了。殲-31的先進性能略遜于殲-20,沒那么多的核心機密技術,造價也較為便宜,那么,將其出口給中小國家,一方面換取外匯,一方面擴大我國的影響力,同時也通過監測在海外的使用情況,為我國戰機的改進研發提供大量的實踐例子,何樂而不為?而對于“買主”而言,殲-31本身是在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先進戰斗機,雖然航程稍短,載彈量稍小,但真能買到也得當個寶啊。
對手掰腕
性能或略勝F-35
在殲-31露臉之前,它就一直被用來和美國的F-35做對比。的確,中國和美國是目前僅有的兩個擁有兩款第四代戰斗機的國家,在人們心目中,大家高端對高端,低端對低端,讓殲-20對F-22、殲-31對F-35來個“捉對廝殺”,也就毫不奇怪了。
F-35被作為“美國及盟友在21世紀的空軍主力”,21世紀初開始研發,2009年開始裝備,目前有三個子型號(A為普通起降,B為垂直起降,C為艦載機)。作為四代戰斗機,它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和隱身性能、精確的攻擊能力以及較低的造價,戰斗半徑1000多公里,巡航半徑2000多公里。這款飛機存在很多問題。它的速度不夠快(只有1倍多音速),性能穩定性也很可疑。而原本3000萬美元左右的單價,到2010年飆升至1億多美元。對一款“中低檔飛機”而言,這個價格也高了些。
那么,殲-31相對F-35來說又如何呢?
從飛機尺寸來看,殲-31略大于F-35。它的機體更纖薄,翼展大,截面積小,因而空氣阻力小,從而在機動性能上占據上風。但較大的耗油量和較少的載油量,又使得殲-31在飛行半徑方面弱于對手。一般估計,如果殲-31與F-35在空中短兵相接,“粽子機”將會取得上風。當然,這并不能說明一切,畢竟F-35在美軍體系中主要用于對地面攻擊。我國空軍的真正實力地位,還將取決于殲-20、殲-31以及其他先進戰斗機的綜合搭配,以及具體的戰略戰術運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