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4日電 據中國海軍網報道,1982年10月,我國首次潛艇水下發射導彈獲得成功,標志我國的戰略導彈由使用液體燃料發展為使用固體燃料,由陸上固定發射發展為水下隱蔽機動發射,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潛艇水下發射導彈能力的國家。
在我國首枚潛射導彈發射成功30周年喜慶日子里,特約記者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有幸地采訪了當時的親歷者、我國第一代艦載直升機特級飛行員陳金龍。與他談起當年完成我國首次潛艇水下發射導彈飛行試驗航拍彈著點時的情景,兩鬢斑白的陳老,感慨萬千,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
以潛艇為發射平臺,從水下發射導彈是當今世界上“三位一體”(陸基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潛射導彈)戰略核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潛艇水下發射導彈,它不象陸上發射平臺只能在固定的地點發射,而是在敵方難以發現的地點打擊敵人陸上戰略目標,其明顯優點是機動范圍廣、隱蔽性好、攻擊能力高、生存能力強。然而,從水下運動中的潛艇上發射導彈,決不是簡單地把陸用導彈搬到潛艇上,而是要針對潛艇的有限空間和活動特點,解決火箭推進系統、火箭小型化和水下發射技術等一系列新的課題,要進行一系列單項試驗、大型綜合試驗和飛行試驗。
作為執行末區航拍導彈彈著點任務的直升機機長,我的擔子最重,我既要保證飛機順利從艦上安全起降,又要保證按時準確駕機飛到彈著點上空進行航拍。現在回想起來,還感到很緊張,但也感到欣慰。 當時選我擔任機長是因為我是人民海軍培養出來的第一批艦載機飛行員,當時是部隊飛行技術骨干,四種氣象飛行員、飛行教員和四種氣象飛行指揮員,也就是說我是全天候飛行員,能在晝夜間和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任務。加之我還參加了1980年5月18日我國首次由陸地向南太平洋發射遠程運載火箭飛行試驗遙測火箭任務,有遠洋執行任務經驗。就連我機組的副駕駛員于志剛和領航員關錫華也都是多次執行重大任務的飛行員。執行此項任務,我認為飛行員必須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過硬的飛行技術以及空中航拍經驗。
我們艦載直升機主要執行此次試驗任務的最后階段――末區航拍導彈彈著點位置。此次試驗任務,直升機航測高度高、海況復雜、云底低、云量多、試驗周期長。這些不利因素給我們艦載直升機執行任務帶來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面對困難,我和機組人員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實施方案和特情處置預案。一是飛機、發動機出現故障時,應立即判斷故障原因并報告給指揮員,小故障能排除,繼續執行任務;大故障影響飛行安全立即返回母艦;二是艦船搖擺度大時,直升機在下滑著艦過程中,飛行員要判明艦船的搖擺周期,等待艦船瞬間的平穩期在著艦,以保證飛機安全;三是直升機遇著特情進行水上迫降時,報告指揮員通報我機位置,機組人員帶好救生器材,小速度著水后,立即打開艙門離機上救生船,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四是機上雷達搜索不到目標時,要及時判明雷達是否故障,如故障,一是報告艦上指揮員引導,二是機組人員要明確分工,靠目視也要想方設法完成任務。為此,我們還進行了20個飛行日、1081架次的針對性訓練。一是進行著艦訓練;二是艦機互救訓練和三級援潛訓練;三是空中攝相師與機組人員配合訓練。以上這些為確保任務圓滿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2年10月1日,新華社授權發布禁航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于10月7日至10月26日向公海某海域進行發射導彈飛行試驗,要求有關國家政府,通知本國的艦船、飛機,在當地時間9點至17點,不要進入該海域和海域上空。
9月2日,擔負試驗任務的海軍護衛艦、驅逐艦、救生船等組成的艦艇編隊從上海高橋錨地啟航,我們艦載直升機搭載在海軍302救生船上。你們會問為什么直升機不搭載在驅逐艦上呢?這是因為驅逐艦飛行甲板小,機庫狹小,容納不了我飛的最大起飛重量13噸的“超黃蜂”艦載直升機,所以只能搭載在救生船上。10月4日到達試驗海域進行兵力集結,做試驗前的準備工作。
相關報道:
中國海軍多艘潛艇圖片曝光 潛射導彈搶眼(圖)
中國士官參加22次潛射導彈試驗 新型導彈8發全中
解放軍潛射武器靶場遠離大陸 試驗任務次次成功
探訪中國潛射武器試驗靶場 夫妻舍生忘死測試導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