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出身詮釋深商,“大學深商”群體會有什么特點?“大學深商”話題引來越來越多關注。
大學深商,當然離不開海歸派深商。據深圳市外國專家局相關人士介紹,近幾年來深海歸人員有三萬多,創業者只有近三成,目前共有留學人員企業1512家。海歸深商不乏朗科總裁鄧國順等名人,但從數量看富豪海歸還不算多。昨日,有海歸人士認為這與他們從事的行業有關。也有業內人士稱,現在出國留學者更趨于年輕化和低學歷化,他們歸國后并不具備創業條件,選擇就業的會比以前多。
來深創業看中“小政府”
北京人耿軍1991年留學美國,在得克薩斯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后于2000年回國。考察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后,他決定在深圳創業。“當時選擇深圳,就是看中這里‘小政府’的模式,政府效率比較高,而且工薪階層很拼命,不像其他一些城市的人只想做朝九晚五的工作。”耿軍說。
在一筆風險投資的支持下,耿軍創辦了一個醫學網站。因贏利模式不成熟,網站在當年年底難以為繼,他輾轉在深圳和上海“就業”。2007年7月他殺回深圳,創辦了聚橙網,這是一個交友、活動平臺,目前依靠票務盈利,網站已發展成有40多名員工,年收入上千萬元的公司。
雖然事業有了起色,但耿軍覺得海歸在深商中的力量并不大,更乏富豪級的人物。他認為這與海歸的學術背景和從事的行業有關,“現在富豪榜上的人物,大多是房地產、金融業和其他一些壟斷行業的老總,但海歸并不擅長這些。”他還以自己為例分析,認為海歸在技術性、知識性產業更有優勢。一些高端技術人才回國創業,多從事互聯網、高新科技、生物醫藥或者對外貿易等領域。
海歸不如國內校友會活躍
也有海歸人士認為,深圳對于海歸創業的支持力度不夠大。此前就有人指出,深圳的海歸組織不夠完善,海歸回國后如“一盤散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集聚效應。
耿軍說,他在深圳的兩次創業都是白手起家,并沒有靠人脈,也沒有向政府要錢或者要政策。他覺得大多海歸都較少考慮人脈和關系,從深商這個群體而言,海歸企業家間的合作也不是主流。“雖然深圳有一個海歸俱樂部,但影響力并不大。里面不僅只是商人,還有各方面的人,和企業家圈子是另外一回事。”耿軍說,在這方面看,海歸確實不如國內大學那樣有各種校友會提供交流平臺。
趨年輕化創業比例或降
深圳海歸多嗎?太多了。在一家外貿公司上班的Vicky脫口而出,“而且創業的也多,身邊的朋友幾乎都自己出來單干。”有統計指出,2001年-2008年深圳海歸有36000多人,其中選擇創業的近三成。Vicky認為這與他們的心態有關,“很多出國的人都是不太安分的,他們回來后也希望自己闖。但內地大學畢業生,更多的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所以考公務員才會那么熱。”
在這方面,從事出國移民、留學專業服務多年的澳德華公司總裁謝炎武有自己的看法。謝炎武1986年到澳洲留學,1993年回國創辦澳德華公司。他說,以前出國留學的留在國外比較多,現在因為技術移民政策的收緊,不少人只能先回來。
另一方面,很多國家為了發展教育產業,招收留學生的政策變得寬松。最明顯的特點是,以前出國的大多在國內已取得較高學歷,出國是真的“深造”,但現在出去的留學生中,去讀高中、本科的占主要部分。“這也是因為國內經濟的發展,很多富裕的父母希望孩子到國外接受教育。”謝炎武說,這些學生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回國后,往往還不具備創業的條件。有些家庭環境好的,就進入家族企業,其他的則參加工作。他認為,現在創業的海歸所占的比例應該比以前低了。(劉榮 莊樹雄 鄧淋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