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奧燁移民有限公司董事長、澳洲太平紳士。1990年隨父母移民澳洲
關于語言要膽子大,要學會表達感情
澳洲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國家,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很多,因此很少像其他歐美國家有明顯的國別歧視。剛到那邊的時候,李敏感覺外國人對中國人印象還是蠻好的,因為中國人勤勞,周六周日開門的店基本上都是中國人或者意大利人。意大利人跟中國人很相似,很有家族觀念,婚禮很講物質的要擺闊氣、體體面面,工作也認真;更多國家的老外卻很簡單,周末人影都不見了,跑到陽光海灘燒烤或者是搞花園。中國人是想盡辦法賺錢,最好是周一到周五一份工,周末又一份工。
剛去時,李敏自然而然跟華人抱在一個圈子里,見到中國人就抓著不放。尤其是廣東人看到廣東人,那就不得了了,“其實我剛去時認識的華人中,有部分人是第三代的,完全已是老外的感覺,說話時大概十句里才一句中文”。李敏同時發現,很多中國人不自信,覺得自己英文不靈光就不愿意說,而老外便會覺得中國人很害羞,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不善于溝通,中國人需要有一個漫長的階段去適應”。
李敏說,很多中國人英文不好可還是在澳洲生活得很好,他們就是膽子大,不管三七二十一照說。李敏到澳洲后差不多花了一年才適應:“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個階段,無論你會不會英文,其實不關乎英文底子的好壞,只要你不斷去表達你自己,善于溝通——— 這就是適應當地生活的鑰匙!
關于職業感受法官孤獨,關注移民產業
李敏剛移民時讀法律,畢業以后在律師事務所見習。按照澳洲的法律,法律專業要在律師行做三年的助理才能拿到自己的執業資格。
在這個階段,李敏對中西方文化觀念的迥異有了切實體會:“做事方式不同。比如說我們中國人談個事要面對面談很多次,注重形式,比如簽合同,要有怎么樣的場地,但在國外就是一張支票寫了丟到郵筒里面就好。感覺差異較大的還有開車,從一個點到另個點,不像國內公交系統比較密集,私家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不過澳大利亞的公交線路有很多政府補貼,一天幾塊錢澳幣坐來坐去也沒有問題。”
李敏女士學完法律后在律師行工作了一段時間,她的前老板是意大利人,一個有很多經驗和智慧的開庭律師,李敏在那里工作也認識了很多法官。“做了一段時間以后,我學了很多的東西。但是我覺得100%的法律有點冷酷,而且很孤獨。”李敏覺得那些法官們的情感生活很枯燥,“我很擔心30年后會不會也這個樣子。所以最后就開始專注移民法,關注跟移民有關的比如說房地產投資、商務投資或學校。這些都讓我覺得生活很豐富,而且又能幫到人!
絕對體驗
上世紀90年代 很多移民不說自己來自大陸
李敏的第一站是墨爾本,后來去昆士蘭讀書,之后再折回悉尼,所以澳洲東海岸三個城市都住過。
那個時候移民的華人不多,李敏很快發現華人圈里也是分等級的,香港人和新加坡華人覺得自己好像高人一等,中國大陸去的稍微矮一截。同學一問你是哪來的,你說是中國大陸來的,那些人就不愿意和你說話了。去打散工見老板時,一說你是中國大陸來的,就說那好吧你回去等電話吧,后來就不理你了。大陸移民只能無奈應對,福建去的就說自己是臺灣來的,廣東過去的就說自己是香港來的,你不講就沒出路。
當年的尷尬,李敏記憶猶新:“我比較含糊地說自己是印尼歸僑。第一不想騙人,第二是不想被人直接回絕我。其實現在想起來也能理解,那時國內很多人初到澳洲時,北方人會講父親當什么官,南方去的都會說父親有多少錢。很少有腳踏實地的。而現在不會有這些區別!(郭炳朋 宋金緒 王思倩 邢培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