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四個老人“爭寵”
成長背景:隔代撫養易溺愛
樂樂還沒出生的時候,兩家老人就已經自告奮勇地想帶孫子,最后經過商量,決定每家各帶半年,這樣才避免了家庭矛盾。因此,在樂樂媽媽剛休完產假,樂樂的爺爺、奶奶就急急地接過管孫子的重任:每天,他們變著法給樂樂做好吃的東西;想著法哄樂樂開心;60歲的爺爺有時候還要扮演“小狗”,讓樂樂騎在背上走。半年后,外婆外公來接班,為了“不輸于”爺爺奶奶,他們是費盡心思來討樂樂開心,誰讓只有這么一個寶貝孫子,大家都想搶過來疼愛一番。
個性特點:任性 抗挫能力差
不知不覺中,樂樂已經快3歲了,在這期間,因為有老人的照顧,樂樂媽也懶得再操心孩子的一切。說老實話,她自己還沒想好怎樣做個好媽媽,再者,她在外企上班,工作忙,經常到很晚才回來,因此,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并不多。可是,漸漸地,樂樂媽發現孩子對自己越來越疏遠,偶爾,她想跟孩子親密一番,孩子卻扭過頭,去親爺爺奶奶,樂樂媽非常傷心。而且,樂樂越來越不講理,什么事都要順著自己來,凡是沒達到自己意愿的,就馬上坐地上哭,最終是以大人妥協而結束。
3 為孩子征“成長伙伴”
成長背景:一個孩子太孤單
“獨生子女太孤單了,我得趕快給他找一個同齡伙伴。”兩年前,當陳小姐還懷孕時,她就打算要為孩子找一個伙伴。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她對那種孤獨的感覺深有體會。陳小姐先在自己的小區的QQ群里發了征伙伴的帖子,沒想到,還真有兩個和她差不多同時生的,于是,她們約定,等孩子出生后一定要結成“友好伙伴”。現在,三個小孩在一起相處得很愉快。除了小區伙伴外,陳小姐還在朋友圈里給小孩找了一個小伙伴,每到周末,他們會相約帶孩子一起出去玩。
個性特點:愛表現 社交能力強
對于“獨二代”,因為家長常常有意識地帶他們參加各種聚會,他們的社交能力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一位幼兒園的老師告訴記者:“獨二代”并不是沉默的孤獨者,他們個個都有很強的表現欲望,每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都會爭先恐后地發表看法,此外,伙伴之間大都能和諧相處,有一定的合作精神,這可能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有關。因為“獨一代”本身已經遇到“社交問題”,所以他們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這方面的素養。
專家說法:不用過分擔心
此前,首屆“獨二代”成長教育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有人對“獨二代”的思想教育提出擔憂。對此,中國賞識教育學會首席親子顧問魏建惠老師指出:“情況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這種觀點只是以靜態眼光看待問題,從邏輯的角度來說沒問題。但人具有發展性,他可以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適應社會,所以,根本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此外,來自臺灣的幼兒專家、廣州全優+芬蘭式早教中心校長勞崧益教授指出,人是群體動物,在社會生活中需要通過相互協助和溝通去完成各項活動,“獨一代”家長能很早認識到這種問題,并有意識地去克服困難,不可否認,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好的。
“獨一代” 育兒更科學
“其實最困難的是‘獨一代’,他們充當了新形勢下實驗品的角色。” 魏建惠老師談道,“獨一代”對獨生子女的成長教育的“愛與痛”有切身體會,因此,當他們做了父母后會自覺地摒棄那些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他們不會以愛的名義逼孩子參加各種學習班,他們會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來教育。此外,“獨一代”家長基本都接受過高等教育,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愿意學習科學的育兒方式,而不僅僅是靠愛心和經驗。
“但‘獨一代’家長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社會競爭壓力大,家長總想讓孩子從小就出人頭地,免不了會將自己的意志加在孩子身上,這是需要克服的。作為家長,就是要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開啟它的人生智慧,重在體驗,而不是教授。” 魏建惠老師強調道。(撰文/李亞妮)
參與互動(0) | 【編輯:陳薇伊】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