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各大學校就開始了提前招生考試、會考、一模等一系列重要考試,一股來自于老師、家長及學生自己的強壓再次向考生襲來。而往往這個時候,長期處于緊張狀態而無法自我調節的考生就易出現學習倦怠、厭學等現象,據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基礎學院副教授、北京協和啟迪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楊霞介紹,學生之所以表現出消極情緒或行為主要是因為學生對待學習產生了嚴重的倦怠,從而導致心理枯竭。不要以為心理疾病離我們的孩子還很遠,這是一個等同于身體健康狀況的問題,大人們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中學生咨詢量已超6成
心理枯竭被看作是一種在學習和工作重壓之下身心俱疲、厭棄學習和工作的感受,是一種身心能量被耗盡的感覺。心理枯竭不單單只針對于成人才會發生,在學生學習壓力如此繁重的現今社會,學生學習逐漸產生倦怠,學生在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壓性上面表現出很多的漏洞,無法承受壓力而導致厭學、厭世的新聞案例層出不窮,學生主要表現為情緒消極、不寫作業、不聽講、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效率降低等。據楊主任介紹,近兩個月來咨詢的學生有三分之二都是此類現象,其中以中學生表現最為明顯。
身體不適可能是心理問題
許多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都會出現多多少少的身體不適,如失眠、嗜睡,查無原因的頭暈、嘔吐、腹痛、小便失禁、胸悶、食欲不振等。家長通常都會帶孩子先去醫院診治,但是實質上這些表現都是人潛意識的心理防御機制將一些不愿面對的、不認同的、被壓抑的、不愉快的負性情緒轉換成一些軀體癥狀而造成的。一段時間治療無明顯效果后,在生理醫生的建議和引導下,家長才會帶領孩子來到心理咨詢中心。楊主任介紹,很多孩子由于長期壓力過大,再加上心情直接影響飲食的原因,所以都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腸胃病,因此,對于孩子表現出上述癥狀,家長應給予足夠的重視,以免延誤心理開導最佳時期。
運動起來才叫休息
總是強調孩子要勞逸結合,但如何使孩子在學習之余得到充分的放松呢?楊主任認為,玩電腦、看電視、讀小說、聽音樂這些都無法讓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相反只會更容易的讓其感受到休息是享受的,學習是痛苦的,享樂更會引發其貪玩或厭學。其實,應該利用周末的時間,少讓孩子上一門完全沒有興趣的課,帶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并且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參與家務勞動,這樣既能培養自我能力,同時也能輔助孩子身心共同良性發展。
孩子心理問題 家長是源頭
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家長的教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部分,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往往是由于家長造成的。楊主任介紹,幼兒8個月就開始學會爬行,爬行3個月后開始逐漸學習行走,可是現代家長的過分溺愛,剝奪了孩子對待許多事物的學習適應過程。總是抱著、哄著,沒有讓幼兒擁有足夠時間的爬行練習,這樣的孩子在今后的學習中就易出現協調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等。在物質條件優越的今天,更應該培養孩子獨立、樂觀的性格,讓孩子感受到他與其他的家庭成員是平等的,慢慢培養一種家庭責任感,樹立學習目的。最后,楊主任強調,不管是將來的工作、生活還是學習,都是一定要在擁有健康身體的前提條件下進行的,所以要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們能夠快樂成長。
(沈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