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上,中國隊摘金奪銀,極大地鼓舞了民心,也調動起了群眾鍛煉身體的積極性。近日,記者走訪了哈市的大小體育場館、廣場公園以及運動服飾專賣店后發現,健身的群眾多了起來,運動服飾也開始熱銷。
廣場人滿為患
23日早6時,記者來到了江畔公園,在早市人群的縫隙中,有不少晨練的人穿插其中。十幾位老人在晨風中舞劍,老人們靜氣凝神,寶劍在晨光中時快時慢,不時地發出耀眼的光芒。老人們說,他們堅持舞劍已經5年多了,他們每天早晨都堅持來到這里的原因是,一則因為沒有別的場地可選,二來是因為江邊空氣好。
25日17時,記者來到了道外區南十四道街的清真廣場。廣場上人頭攢動,很是擁擠,像一個熱鬧的集市。練合唱的、練輪滑的、跳交誼舞的、踢毽子的,還有一些擺攤做小生意的。
在廣場的一角,七八個人圍成一圈踢毽子,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夜色中,毽子上下翻飛,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幾個人興致很高,動作也很漂亮,其中的兩個小伙子還不時地踢出幾個高難度動作,引來一陣叫好聲。
在廣場上,有一支輪滑隊伍在人縫中穿插訓練,一位教練帶領著將近二十位學員在認真練輪滑,學員從幾歲到十幾歲不等。
記者還對道外區的常青廣場、靖宇公園,道里區的斯大林公園等場所進行了走訪,每天來這些場所健身的人都很多,除了常見的太極拳、太極劍、跳舞等項目外,像羽毛球、排球等競技體育項目也比較常見。采訪中,在問到“為何到廣場練球”時,很多人都無奈地反問:“不到這里來練,去哪練啊?”
“目前道外區還沒有一家像樣的區屬體育場館,體育場館太少,是群眾選擇到廣場健身的主要原因。群眾有呼聲,可是我們也沒有條件建設。”道外區文體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同樣,道里區的紅星體育場變成了紅星廣場,唯一可以進行競技類體育活動的場所就是設在九站公園內的7個乒乓球臺。道里區文體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奧運會召開以后,市民健身的熱情空前高漲,他們還開展了“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可惜的是,受場地限制,他們只能進行健身操、柔力球等適合廣場練習的項目。
哈市體育場館熱起來
20日中午,記者來到了坐落在道外八區的哈爾濱市人民體育館。該館有兩個籃球館,一個因為是比賽用館沒有對外開放,另一個對外開放,可能是因為工作日的原因,也沒有人打球。而在該館的羽毛球館、乒乓球館幾乎都是人滿為患。18個羽毛球場地、26個乒乓球場地上,僅有一兩個球臺前沒有人練球。據該館辦公室李副主任介紹,北京奧運會開幕以后,前來健身的人要比平時多,尤其是到了周末休息日,人爆滿,鍛煉需要提前預訂,拿著球拍等球臺的現象很常見。
與體育館內人滿為患的現象相反的是,同在一個院落內的哈爾濱市人民體育場內可謂是門庭冷落。該體育場有兩塊場地,老場地已經破敗不堪。
在一處看臺臺階處,下面一階已經塌陷,與上面的臺階形成很大的縫隙,縫隙內黑洞洞,深不可測。這樣的看臺很危險,可能隨時有塌落的可能。因此有人在看臺上寫下了“看臺危險請勿上”的警示標語。場地還成了練車場,不時有人開車進來練習。體育場內只有幾位老人在健身,也無非就是走走步,活動活動筋骨。
而新場地為塑膠跑道,場地內空無一人。繞著鐵柵欄走了一周后發現,一把大鐵鎖鎖住了大門。在這塊場地旁邊,有一個籃球場地,門口兩個收費的人正在下象棋,看見有人來頭也不抬:“5塊錢隨便玩,愿意玩到啥時候就玩到啥時候。”這塊場地內有4對籃球架,卻只有兩伙共5個人在玩球。
28日早,記者再次來到哈爾濱市人民體育場。新的塑膠跑道場地內有不少人在訓練,但看起來應該是有組織的運動員訓練。
會展中心體育館人也不少
21日14時,記者又來到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體育館。體育館外面,停滿了小汽車。該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來這里健身的,多數都是有車一族,相對于其他體育場館,這個場館還是有些遠離居民區。
在該館的乒乓球館,21張球臺一字排開,僅有4張球臺前沒有打球人。6歲的楊奇睿正在練習接球,別看他個子不高,可是打球已經打了兩年了。教練襲澤陽不厭其煩地為他糾正錯誤。場地內,像楊奇睿一般大小的孩子不在少數。一位孩子的家長表示,送孩子來練球,主要是想讓孩子有個特長,如果將來打出名堂來,孩子可能在這方面也會有所成就,那就更好了。如果“打不出來”,也無所謂,就當鍛煉身體了。
在該館的羽毛球場地,8個場地只有兩個沒有人。球拍擊球的“砰砰”聲此起彼伏。據該館場地管理員趙海濤介紹,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體育館平時的客流量可以達到接待能力的70~80%,節假日就會爆滿。尤其是乒乓球和羽毛球場地,絕大多數都是長期預訂了。
區級體育館:客流量也明顯上漲
“奧運期間,我們的客流量明顯上升,比原來提高大約50%左右。去年我們一個月的客流量大約在10000人次,現在上升到15000人次。”南崗區業余體校副校長鄭元雄還肩負著管理南崗區體育館的責任,他在接受采訪時如此說。據他介紹,南崗區體育館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有籃球場地一塊、羽毛球場地4塊、乒乓球場地11塊,還有一個游泳館。平時用來訓練業余體校的運動員,只有在周六周日對外開放。
而市區內另一家區級體育館——香坊體育館因為規模不是很大,客流量也不是很大。據介紹,該館只有一個場館,可以開展羽毛球、籃球、排球訓練。平時每天大約有20~30名客人,只有到了周末人流才會明顯上升。
運動服裝俏銷
“沒想到,農民也會來買運動服。”在體育用品一條街——大成街上,某品牌專賣店的一名服務員說。這名服務員說,她在這家專賣店干了快3年了,以前買運動服的大多是大學生和市民,可是前幾天她第一次把一套運動服賣給了一位農民。“他說他是郊區的農民,那天是進城辦事,順道來買的運動服。他說他們村里今年開辟了一塊廣場,上面有各種體育設施。每天傍晚,村民都會去廣場玩一會。村民們商量成立一個籃球隊,大家都各自買了運動服,所以他也進城買了一套。”
據這名服務員說,奧運會臨近后,來店里買運動服的人數明顯上升,以前每天經她手賣出的服裝大約4件套,現在能賣6件套左右,她自己的收入也隨之提高了。
在記者采訪的大約40分鐘時間里,這家專賣店就賣出2套運動服,1個運動背包和一雙運動鞋。
在另一家專賣店里,門口處因為擺放著打折商品而被選購者堵得行人難以通行。
在記者走訪的四家專賣店里,都反映奧運給他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商機,每天的銷售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市民呼吁:還場地于民
采訪前,記者曾在網上搜索哈爾濱的體育場館,顯示哈爾濱有各類體育場館很多,可是在采訪中發現,有些場館已經不見了,或是不能用了,也有的是被高樓大廈所取代。比如哈爾濱市人民體育館老場地已經不能使用,哈爾濱市工人體育場已經變身高檔樓盤,道里區的紅星體育場已經變成廣場等等。
因為缺少場館鍛煉,有些市民選擇了“自力更生”。29日早6時30分,記者在河柏小區旁邊的江堤綠地上看到一塊“運動場”已經建成,15個單雙杠等自己焊接的器械立在地上,二十幾名體育運動愛好者正在做著高難的大回環。這其中,有七八十歲的老人,46歲的王軍已經是這里的“小孩”了。據介紹,這塊運動場是市民李連增在2004年建成的,他出錢大家出力,自己找來材料自己焊接。場地建成后,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每天有50余名愛好者來這里鍛煉,最遠的家住新陽路附近。
體育場館少了,市民健身的地方也少了,因此市民呼吁:還場地于民。
在道外區南十四道街清真廣場采訪時,一市民對記者說,廣場鄰近主干街道,綠化也不多,空氣質量肯定不適合健身。在這里鍛煉一晚上回到家洗臉,水都是黑的,灰大。但是,不來這里健身,還能去哪里?政府應該在居民聚集區建一些體育場館,這樣才能方便市民鍛煉。
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廣場,有一對家長正帶孩子練輪滑。“我家住在太平橋附近,因為自己家有車,我才能帶孩子來這里鍛煉。如果是沒車的家庭,想來這里鍛煉可能要困難一些。政府籌建一些大型體育場館用于開展大型體育活動沒問題,但同時也應該在居民聚集區籌建一些小型的體育場館,便于市民鍛煉,這樣的話,對于全民健身會很有好處。”孩子的父親徐志建議說。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