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
          《中華文摘》文章:李銀河:優雅而溫柔地生活
        2009年09月23日 16: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吳懷堯

          替謾罵自己的網友難過

          這是一棟隱藏在北京大興郊區的乳白色兩層別墅。2002年起,李銀河就擇居在此。

          身為社科院社會學所家庭與性別研究室主任,李銀河每周二都會去一趟單位,其他時間則待在家里,除了寫論文和專著,就是看看電影讀讀書。對于現在的居住環境,她感覺滿意且充滿眷戀:“空氣特別好,吃的東西也很新鮮,剛搬來的時候,都是我們在自己院子里種菜,根本就不用到外面去買菜。”對于物質,李銀河要求不高,“一個人消費的欲望再高,他睡的只能是一個人的床位,吃的只能是一個人的飯量。”她崇尚節儉,從來不買名牌,“衣服都是四五十塊錢的,比我們家保姆穿的還便宜——她一條褲子都200元呢。”平日閑時,李銀河喜歡躺在家里的沙發上,隨手翻看各種書籍。“好就看,不好就扔在一邊,”或坐在計算機前,“有感覺就寫,找不到感覺就停下。”

          有時候,她還會把自己的一些觀點和思緒寫進博客。但是,某些網友的謾罵和人身攻擊讓她覺得無法忍受。“我真替他們難過。”她搖了搖頭,眼睛看著地面,“我的親朋好友對我的做法都挺支持的。王小波如果活到現在,立場肯定也和我一樣,只不過他表達的方式會更幽默。”

          受父母影響最大

          1952年,李銀河出生在北京。其父是山西人,母親是河南人,均為知識青年,抗戰時相識于延安。革命勝利后隨部隊進京,后來被分配到《人民日報》工作。李銀河兄妹4人,她排行老末。現在回想童年,她感覺很幸福,“非常和諧,而且不缺玩伴。”

          說起父母時,她若有所思:“在成長過程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其實還是他們。”“父親經常會給我們講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像‘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之類。”李銀河回憶,為了讓自己明白這句話,“父親還舉例分析,說有一次報社開會,大家互相提意見,他直截了當地對一個同事說:‘我覺得你這個人有點虛偽。’后來父親挺后悔的,他告誡我們,以后決不能這樣做。”這些言傳身教,對于十幾歲的李銀河來說,影響深遠。

          若干年后,當一些專家和學者對她的某些觀點大加討伐時,人們很難看到她站出來反駁或者與之激辯,更多的時候,她會一笑了之:“如果我們對周圍的人只觀察,不批評,那么我們一定會活得更快樂一些;如果我們總是嘗試去欣賞美好的東西,而不去看丑惡的東西,那么我們一定會活得更快樂一些。”

          1969年,李銀河17歲,本來是要被分到吉林去插隊的,當她得知內蒙古正在招人后,有些坐不住了。為了爭取到內蒙古的機會,“我寫了血書表決心。”在她看來,內蒙古有軍隊編制,算是屯墾戍邊,“就是當兵了嘛,我覺得挺光榮的。”

          這一去就是3年。“內蒙古那個地方啊,風沙特別大,有時剛剛挖好的水渠,一場風沙就把它平掉了,然后又得重挖,如此反復。”最讓李銀河無法忍受的是,她插隊所在地位于河套地區,屬鹽堿地,農區畝產量僅70斤,但是下的種子就有30斤。“這種無收獲的勞動說白了,是對人的一種折磨。如果說其中有什么正面意義的話,就是讓我明白了社會,知道它和學校還有家庭是不一樣的。這也算一種人生經歷吧。”說起那段生活,她沒有太多抱怨,只是搖頭苦笑。

          1974年無疑是李銀河的人生拐點,因為一篇描寫農村生活的文章,她被推薦到山西大學,進入歷史系學習。

          丈夫王小波

          在山西大學讀書期間,一次回京,李銀河在一個朋友那里無意間看到王小波的習作《綠毛水怪》,“覺得很震撼”,少女的心弦被文字撥動。1977年寒假,朋友去王小波家有事,“我也跟著去了。”第一次見王小波,她微微有些失望——“他長得不太好看,而且不熱情,只是隨便和我打了個招呼。”

          大學畢業后,李銀河回到北京,剛到《光明日報》工作沒多久,王小波就去報社找她,聊了沒多久便單刀直入,問李銀河結婚沒有,“我說沒有,他對我說,那你考慮考慮我怎么樣。”——李銀河被他的直率嚇住了。

          不久,他們開始通信和交往。王小波把情書寫在五線譜上,讓李銀河記憶猶新。確定戀愛關系之后,李銀河的母親不大放心,覺得王小波這孩子“傻大黑粗,看上去挺怪,怕靠不住”。每次母親問起,李銀河的回答總是明確而堅定:“這人有很睿智的頭腦,別人不能比。”

          1980年1月21日,二人登記結婚。

          以溫柔優雅的態度生活

          1982年,李銀河去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系碩博連讀。兩年后,王小波也來了。在美留學期間,他們驅車游歷了美國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歷了西歐各國。在美國的4年,王小波基本上沒有工作,只是在家讀書寫作,李銀河下班回來后就忙家務、做飯。

          1988年從美國回來后,李銀河開始了自己的專業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范疇:婚姻、家庭、性別和性。其中關于性的研究多一些。她的第一本論文集就是《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其中除了中國人的離婚、獨身、自愿不生育等問題,還深入研究了一些同性戀的內容。此間,王小波在中國人民大學執教。小說《黃金時代》在臺灣獲獎后,他干脆辭掉公職,當起了自由作家。

          “當初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方向,是因為這幾個領域都是社會學的經典研究領域,尤其關于性的研究,在國內還很少有人涉足。”她說,這些問題自己好奇,“研究它們能感覺到快樂,而且,對那些陷于不幸的人也有所幫助。”

          1997年4月10日,王小波發給李銀河最后一封電子郵件:“北京風和日麗,我要到郊區的房子去看看。”次日凌晨,王小波心臟病突發辭世。其時,李銀河正在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得到消息后,她“腦子一片空白,耳朵嗡嗡作響”。后來,李銀河深情寫道:“作為他的妻子,我曾經是最幸福的人;失去他,我現在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回首自己的前半生,李銀河覺得平淡無奇,“跟小波在一起有點轟轟烈烈,除此之外,應該說是乏善可陳,也比較枯燥。”至于目前的狀態,她覺得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對社會學還比較喜歡,做起來有一些快樂;對文學無限向往,但是缺乏才能;也許最終發現,我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是觀察四季輪回。”

          “梭羅有一句話說得好:‘我們為什么不能像攀折一枝花朵那樣,以溫柔優雅的態度生活呢?’”——她語氣平緩從容,像是在自言自語。

          (摘自《貢獻者:懷堯訪談錄》)

          ----- 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欧美视频77 | 亚洲怡红院久久精品综合 | 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