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李晶晶
香港蘇富比今年4月的春拍,有一場“古韻凝香——別古藏明代御制家具”的專場拍賣。這場專拍的11組(14件)家具全為大漆家具。長期以來,大漆家具的文物價值被埋沒。這次的集中出現,能否使埋藏已久的“金子”發出它應有的光芒呢?
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一書在香港出版后,港臺地區收藏家開始涌入內地市場,掀起了一股家具收藏熱,蟄伏已久的家具商人于是開始在全國各地收購老家具。天津、沈陽的文物市場是“大本營”,河北大廠、青縣、雄縣等一些離天津幾十公里的小縣城受到輻射而成了老家具的集散地,山東、山西、陜西和東三省的一些老家具商也紛紛加入這個行列,由此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絡。
由于歷史變遷,明清時期有價值的家具除了被毀掉的那些,其余大部分都流散到老百姓手中。“當時家具商到農村收家具,一般是提著兩瓶酒找到村長,然后通過廣播把收購舊家具的消息告訴大家,價格大概是在100元一件。老百姓哪會知道東西的好壞,于是都把自家的舊家具搬到場院賣給家具商。家具商把收來的這些家具或拿到市場出售,或銷售給港臺地區的客人,由他們再賣到國外的家具市場。”一位藏家說。這些從農村收上來的家具,在當時被稱為“中國鄉村家具”,臺灣地區的古董商人陳仁毅和洪光明在大陸收購了大量的家具。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一些商人發現,“鄉村家具”中的硬木家具和高古家具(明早期)能賣到不錯的價錢,于是把它們挑出來單獨銷售。到90年代中期,家具收藏形成了三類群體:一種是專收黃花梨、紫檀一類的硬木家具;一類是收柴木家具;還有一類就是在這兩者之間的專門收藏大漆家具的。行里人說:“大漆家具算是補了一個缺,買這類家具的人屬于沒錢買貴的硬木家具,又看不起價格低的柴木家具。打個比方,如果當時一把柴木椅子賣800元,紫檀的價格就能到80萬元,大漆的椅子價格大概在5萬元左右。因為大漆家具保養不易,當時國內的收藏家都不收,所以市場上有的基本上都流散到港臺地區或歐美去了,歐美藏家非常喜歡這類大漆家具。”
香港蘇富比今年4月的春拍,有一場“古韻凝香——別古藏明代御制家具”的專場拍賣,共有11組(14件)大漆家具:明萬歷黑漆描金穿蓮瑞獅戲球圖方角柜、明萬歷雕金漆云龍爭珠圖高足架格一對、明萬歷拆解式云紋牙板翹頭案、明萬歷紅漆撒螺鈿嵌琺瑯面五足香幾等。這是臺灣地區藏家禚宏順的收藏。他是一位非常資深的電視制作人,所制作的“超級星期天”、“非常關系”等綜藝節目紅極一時。這次的拍賣是在去年與香港蘇富比談妥的。
“漆器家具在家具發展史里占有重要地位,從有家具開始漆器家具就一直沒斷過,一直在延續。在商代遺址中就多次發現有描繪乃至雕嵌的漆器殘件。幾千年下來,經過歷代工匠的發展創新,到明清時期,漆工藝已發展到14個門類、87個品種。”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部資深專家沈恩文告訴本刊記者。大漆家具有兩種上漆方法,一種是直接漆,還有一種是“披麻掛灰”。“麻”就是麻布,“灰”就是灰泥,要用豬血調制。所謂披麻掛灰,就是用白麻纏裹木胎,再抹上一層磚灰泥,再上漆。大漆家具以表現漆的美感為目的,所以會完全放棄木材的表現力。選用的木材多以杉木、金絲楠木一類的輕木料、少油性的為主,這樣的木材容易上漆,而且效果好。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前200年都是漆器家具的天下,硬木類家具只占了最后的70多年。明代宮廷家具在隆慶時期(公元1567~1572年)以前,由于海禁并未開放,硬木家具并未流行,家具的制作仍是繼承宋代遺緒,此間漆飾家具的產量不僅超越前代,而且制作之精美,品種之多樣,也是明代以前難以望其項背的。
大漆髹飾家具能在明代早期獲得皇室青睞,除了傳承自中國漆器發展的成熟制作技術外,當然也與帝王的喜好和提倡有關。漆器家具是由明代宮廷的專門機構制作的。在明代初期,為滿足龐大的統治集團的生活需要,陸續設置了管理宮內事務和為宮廷服務的十二監、四司、八局,統稱二十四衙門。十二監中的御用監專職制造宮廷生活用器,設掌印太監一名,里外監把總兩名,掌司、典簿、寫字、監工等無定數。宮廷所需圍屏、床榻等木器,材質為紫檀、象牙、烏木、螺鈿等,皆由此監造辦。工匠來自全國各地,以江浙一帶居多。另外,為宮廷制作各類漆木家具的機構還有司禮監所屬的御前作,設掌作官太監一名,散官太監10余名,從監工太監的年老資深者中選充。由司禮監掌印或秉筆太監提督,專管制造龍床、龍桌、箱柜之類家具。所用漆布、桐油、銀朱等物料,奏準于甲字等庫領取。宮廷中相當數量的家具出自這兩個機構。
有關大漆家具的價值,在明代筆記小說中也有部分真實反映。《金瓶梅詞話》中有一段寫道,當時一張黑漆歡門描金床的價格約當白銀16兩,這樣的金額數目在明代可供一般小戶人家吃用一年。民間大戶人家的大漆家具價值尚且如此,專供宮廷御用的大漆朱髹金彩家具就更不在話下了。萬歷工部給事中何士晉在《工部廠庫須知》(卷十一)的記載,其中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光祿寺承造宮廷膳宴、祭祀器具數千件,內有桌案、連椅、方箱、膳盒等,不能一一列舉,非但皆為朱漆或朱漆戧、描金制品,而且僅朱漆戧金大膳桌的花費就高達近19兩白銀,足可見一斑。
“大漆家具不容易保留,一濕一干后,漆特別容易脫落。還有些原來在老百姓家中使用,他們把原有的老漆弄掉,重新上漆,一旦原有的漆沒有了,這個家具的價值也就幾乎不存在了。所以,能保存到現在的大漆家具非常少。別古藏的這11組家具,從制作等級與保存狀況來說都非常難得,其中有4件帶有萬歷年制款,確認此為御用監專為紫禁城的皇宮御苑而制的家具。現在存世帶有萬歷年制款的家具為數極少,除了在北京故宮及法國吉美博物館的收藏外,別古藏可能擁有最大批萬歷年制款的系列。”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部資深專家沈恩文告訴記者,“根據資料顯示,故宮博物院現存的7000余件明清家具中,其中隆慶以前帶有年款的漆飾家具屈指可數。”
在這場專拍中,萬歷款的黑漆翹頭案和一對刻有“大明萬歷年制”款的雕金漆云龍爭珠圖的高足架格,10多年前曾經出現在北京。有藏家當年曾在市場中見到,回憶起當時的價格大約在十幾萬元。今天看到圖錄時,那對刻有“大明萬歷年制”款的雕金漆云龍爭珠圖的高足架格估價已在2000萬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漆髹飾家具不僅是硬木家具進入中國前頂級的家具形式,即使到了隆慶開放海禁以后,伴隨黃花梨、紫檀家具的地位日隆,大漆髹飾家具也并未因此式微,反倒因為吸收了硬木家具的細致做工,而使制作技術更臻精美。今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儲秀宮東梢間,帶有大清康熙丙辰年制款的黑漆嵌螺鈿云龍紋翹頭案以及陳列在太和殿內的金漆雕云龍紋寶座等,是不可多得而且是代表清代早期大漆家具典范的精品。這次拍賣中的清康熙黑漆螺鈿庭廊人物圖南官帽椅(一對),以及清初的黑漆嵌百寶喜上眉梢圖箱柜,讓我們看到了流行于當時家具裝飾中的鑲嵌(又名“百寶嵌”)工藝。
(摘自《三聯生活周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