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胡同的青瓦灰墻走,51號,朱漆大門,章含之的家。
“章老師在化妝呢。”開門后秘書說。
前院紫藤花開得熱鬧,百平方米見方的后院卻是樹影斑駁。除卻圍廊上掛著的紅燈籠,只剩了干凈。
章含之從北屋迎出來時微笑著:約1.7米的身板,腰挺直;紅色上衣,黑褲黑鞋,略施粉黛;銀灰色的白發微卷,米色的珍珠耳釘,婚戒還在左手的無名指上。
最后一本書——寫自己
步入大而敞亮的客廳,一張張她和喬冠華、和女兒、和不同國際友人的合影,便把一段段過往塞入我的眼簾,窗口瀉入一地陽光。
和擺著洋酒的鐵藝小推車相伴的,是北歐風格的紅沙發;東墻卻立著一櫥《二十四史》,旁懸劉海粟畫筆下的松;書櫥前是紅木長椅,中式抱枕一字排開。
“現在這客廳是女兒布置的。”章含之說:“這些年來,擺設一直在變。父親在時,古老的沙發,古舊的大多寶閣,滿墻字畫;喬冠華搬進來,來了緬甸使館替換的綠尼龍絨面沙發等;洪晃從美國回來,又全稱了她的心。”
章含之笑言:“這房里擺設,經過了三代人,唯獨跳過了我。”她說自己“一輩子一事無成”。“小時候想演戲,父親不讓;大學畢業后,想教書、做學問,又被‘文革’打斷;到了外交部,想當個好外交家,也沒實現。”最后只留下一輩子“經歷”。“上上下下,起起伏伏”——這倒成了“最后的成就”。“不過,這些都是過眼云煙,都過去了。”看得出,章含之的心情已很平靜。
“前些日子,我拿出了當年(1972年)尼克松訪華的合影。你看照片中的第一排,除了基辛格,其他人都不在了。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些年她寫了很多回憶文章,“都在寫別人,寫父親,寫喬冠華……”“我在哪兒呢?”她這樣問自己。“該寫寫自己了。”章含之說現在已經“動工”了,“這將是我的最后一本書。”
做學問——感覺更充實
北外畢業后,章含之留校任教。第一份工作,留給她一段單純、平靜的日子。她自稱有“教育情結”:“人生自教育始,一路過來,現在很想回到起點上。”在她眼里,現在的教育,尤其外語教育,存在一些問題,“想搞些教改實驗”。退休后的章含之,曾花兩年時間,籌劃與大學合作,實行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改革;也曾設想與外國教育投資公司合作,辦小規模高等院校。“我還想過在幾所大學引進新教育課程和管理模式。”
2004年,她促成了國外一家知名酒店管理學院與中國的酒店集團合作——上海成立了一家酒店管理學院,她是首任校長。
其間一些挫敗的來由,她至今沒能明白。“也許太理想主義,也許太幼稚,也許跟現在的時代脫節了,也許我在操作這方面真不行……”但是,嘗試和努力,章含之從未放棄。她正琢磨著口譯培訓。“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都需要大量口譯人才。”培訓禮儀、介紹西方文化……她都想做。“只要活著,還有點精力,我就很難想象什么事都不干。”章含之說:“最理想的是能做到最后,然后得個心臟病或腦溢血什么的,一下子過去。”她不能承受“自己老得不能動了,一切都靠別人。”
“我很容易被認為是活躍于社交的人物,也被認為適合社交……真是有苦說不出。我特別怕成為公眾人物。我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么自信,內心非常自卑。”她說自卑是因為“從內心深處感到自己的空”。
“缺少實在的東西,這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章含之很羨慕林徽因。“她懂建筑,懂詩歌,文章也好,我只是個‘萬金油’。”“父親曾提出教我中國古代文學,我沒接受,特感遺憾;后來,我又與在校研究英國文學的機會擦肩而過。看到朋友、同學成為英國文學專家,成為博導,看到她們出的一本又一本書,我真羨慕,覺得自己失去的太多了。”
這一代人——一生奉獻給了信念
1960年,25歲的章含之隨父母搬進這所四合院。那年栽下的海棠樹,已經4層樓高了。
院子外墻上嵌了塊石牌,上寫“北京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時間停留在“1986年6月”。章含之的感覺是,“我也成了這座四合院內的一件文物”。
女兒洪晃讓章含之讀《時尚》雜志,還在電影《無窮動》中客串了一把,贏得了“時尚老太”的稱呼,卻未能把母親從這四合院中“拽”出來。“妞妞不贊成我把自己埋葬在這院子里。”章含之說:“這院子已鑄就了我一生的情感,它的每一塊磚都銘刻了我的歡樂與悲哀,走不出去了。”有一段時間,章含之刻意往外跑。但是“在外時間長了,有漂泊感,特別想回來。”“一進這院子,就覺得安定。”一年中2/3的時間,章含之都待在這四合院里。到了晚上也就兩人——“前頭一個看門的老張,后頭一個我。”
“寂寞?我都習慣了。”這個院子,章含之有過多次告別的可能:出國定居,出任跨國公司副總裁……但她“怎么也走不出這條路”。“如果冠華知道,他怎么想?我最知道他的立場和對祖國的企盼。他是不在了,可我還在和他一起走這路啊。”“這一代人,一生是奉獻給信念的,為了信念而活。所以,離不開這塊土地,我們就是這塊土地上的人。”
章含之小傳
章含之,1935年生于上海。1960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研究生部,1971年調入外交部。20世紀70年代參與中美建交會談、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談判等一系列重大活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張意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