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庫|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新聞縱橫》:失衡的教育天平--校中校現象調查

        2006年09月04日 13:00

          中新網9月4日電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縱橫》消息:假借各種名義、打著各種旗號,十多年來,“校中校”在全國遍地開花。借助公辦名校的金字招牌,校中校收取高額費用,加重了老百姓的教育負擔。擠占公共教育資源,破壞教育公平,義務教育高收費,違反《義務教育法》……《新聞縱橫》記者歷時一個多月,在地跨黑龍江、河北、山東、河南等多個省市展開深入調查,結果發現,“校中校”依然非常普遍,危害嚴重。

          10多年來,“校中校”為什么屢禁不止?根源是什么,出路在哪里?

          第一篇:《遍地開花的“校中校”》

          9月1日,全國兩億中小學生新學期伊始迎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的實施。《義務教育法》第1章第22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的性質。”這條新規定矛頭直指全國各地愈演愈烈的“校中校”現象。

          “校中校”是公立學校特別是名牌學校以“創收”為目的舉辦的各種形式的高收費學校,近10多年來,各地稍有名氣的公立學校無不趨之若鶩。

          他們有的打著“民辦公助”的旗號,有的以“公辦民助”為幌子,有的借用“某某學校分校”的招牌。由于達不到國家規定的“獨立法人、獨立經費核算和人事管理、獨立校園校舍、獨立的教育教學”等“四獨立”條件,校中校從上世紀90年代一出現,就列為清理整頓的對象,但屢禁不止。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于哈爾濱市禁止公辦名校收取擇校費、跨學區招生,這些公辦名校紛紛利用已有的公共教育資源,舉辦了所謂的“民辦公助”學校。

          記者在哈爾濱市69聯中、蕭紅中學分校、156中學第二分校的調查發現,這些學校名義上是“民辦公助”學校,但是,至今沒有做到教育部要求的“四個獨立”,實際上就是“校中校”。

          老姜,是哈爾濱市一家小工廠的廠長,廠子不景氣,收入并不高,夫妻兩人每月的工資加起來也就是兩千多塊錢,2003年,他們交了6000元學費把兒子送進了69聯中,兒子今年讀初三,至今已經交了18000元的學費。

          記:據你了解,69中和69聯中是什么關系?

          姜:一個總校和分校的關系。老師都可以調動,師資全是69的。你像初四,人員調動,都是從69來的。

          69聯中的師資沒有獨立,財務也沒有做到獨立。記者從老姜那里找到了一份2003年的繳費收據,收據顯示:收費公章不是69聯中的,而是它的母體學校69中學的。從2003年至今,一直如此。

          哈爾濱69聯中教務處一位王主任說,他們和總校的教師的確是統一調配的,她承認69聯中是校中校。

          記:老師與69中是統一調配的嗎?

          王:是,我們統一調配的,就是這幾個分校在一起要均衡搭配。

          記:老師不算民辦老師嗎?

          王:不算。

          記:屬于財政給發工資嗎?

          王:對呀,是啊。

          記:算校中校嗎?

          王:現在叫作校中校。

          師資隸屬于公辦學校,教師工資由財政負擔,但69聯中執行的卻是民辦學校的收費標準。據這位教務主任提供的數字,哈爾濱市69聯中在校生2000多人,按每人每年6000元學費計算,一年的學費收入高達1200萬元。而它的母體學校哈爾濱69中學共有4個這樣的學校。

          據記者調查,像69聯中這樣的校中校收取高額學費,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的允許。記者在69聯中大廳里看到,一塊收費公示板清楚地寫著:收費依據是省教委、物價局、財政廳發布的黑教聯[97]27號文件和哈教聯[2002]3號文件。

          另據記者了解,哈爾濱市蕭紅中學分校同樣是校中校性質。記者來到哈爾濱市自興街1號,大門上寫著蕭紅中學分校,大院里冷冷清清,一片狼籍。院內唯一的教學樓正在拆除,四層窗子的鐵護欄不斷被拆掉,扔到地上。一位正在留守的老師告訴記者,這個大院是他們以前租來的,已經被一家房地產公司買下來,他們只能像打游擊一樣另找地方。

          記:這個分校跟蕭紅中學是什么關系啊?

          老師:我們是一個學校。實際上就是咱公家辦的學。老師都是蕭紅的,然后改個名稱,

          記:你們怎么叫?

          老師:叫劍橋二中。

          記:我看門上寫的是蕭紅中學分校?

          老師:那是怕人找不著,都一樣。73中的分校不是叫學府嘛?附中的叫振華嘛,69中學的叫聯中,156中學的叫聚英,都不叫原學校不信你去問。

          記:這所分校相當于蕭紅中學的校中校?

          老師:對,也就那么意思。不過,現在不讓那么叫,。

          這位老師還說,他們收取高額學費已經被政府部門合法化了,第一,收費有黑龍江省市兩級的文件為依據,第二,學校收費,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要從中分成。

          記:要來這個學校的話,一年多少錢?

          老師:6000元.南崗三大校都是6000元,實話告訴你,17中、67中、蕭紅是6000元,156中學、124中學的是5000元,47中這樣的收兩個班,是4000元。是國家把錢收走了,掙的錢財政留一部分,教委統籌一部分,剩下作為學校的維修啥的。

          記:從師資上、從財務上,和蕭紅中學是一起的?

          老師:分校都沒有財務。沒說嘛,其他都是假象。社會上說是亂收費,實際是國家收走了,它能管你嗎?要不,不早收拾你了?6000塊錢的票子,是財政局印的,直接入網的,沒有票子,沒有學籍。少一個票子都不行,少花一分錢不可能。財政手續在那呢。

          記:實際上這個錢不是學校收,不是分校,不是總校?

          師:它這么收,校長不早下崗了?你想隨便定價收錢?你有多大勁?你啥事人家不知道?

          蕭紅中學總校一位老師也表示,分校的收費有一部分要上交:“三分之二給教委,三分之一拿來給老師開支了。我們是小頭,小頭還給老師開支了,學校根本撈不著。”

          在哈爾濱采訪,記者感到,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非常忌諱“校中校”這個字眼,他們更愿意把那些公辦學校的分校叫作“民辦公助學校”,但是,按照民辦學校的標準收費。哈爾濱市南崗區教育局局長孫波承認,這些學校并沒有民間資本的介入。

          記:區內,民辦公助有多少家?

          孫:五六家,蕭紅,69,17,124,156,就這幾家,小學有兩家。

          記:你提到的17中,69中,蕭紅,有沒有民間資本?

          孫:現在沒有民間資本,都是收學生錢,然后一點點原始積累起來的。

          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8條規定,“民辦學校的舉辦者不得向學生、學生家長籌集資金舉辦民辦學校”,哈爾濱的民辦公助學校做不到四個獨立,又沒有民間資本的介入,卻按照民辦學校的標準收取學費,實質上就是校中校。據了解,哈爾濱目前共有這樣的學校30多所,在校生數萬人。

          校中校違反了義務教育法,國家禁止“校中校”的政策也是連貫的、一致的。但是,或者因為利益的驅動,或者因為得到地方政府部門的默許,校中校在全國遍地開花。

          在河南鄭州,由于巨大的利益驅動,加上眾多望子成龍家長的需求,校中校仍然以各種形式存在。與以前不同的是,鄭州市許多名校辦的分校已經搬離了主校,有的學校甚至更換了法人代表,但萬變不離其宗,他們都使用原來優秀的師資,在進行招生時,招生簡章上宣稱的依然是名校所辦的分校。記者在調查時,許多分校的招生工作仍然在進行。

          在新密市,市直二初中負責招生的老師不厭其煩地介紹目前的招生情況:

          記:一年學費多少?

          老師:3320元。

          記:招了多少人了?

          老師:100多吧。

          記:分校老師是哪里的?

          老師:都是主校派來的。

          記;有多少老師是主校派來的?

          老師:90%。

          新密市市直二初中副校長王改云說,他們正在準備整改:“我們的招生立即整改。第一立即整改,第二脫鉤。但要有一個過程。”

          但是,鄭州另一所知名學校負責人說,該校2003和2004年校中校的招生收入突破1億元。因此,要讓公辦學校自動放棄校中校幾乎是不可能的。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鄭州市名校辦分校不僅給家長帶來了經濟負擔,而且沖擊了當地民辦學校的正常發展。新密市民辦學校英華學校董事長關廣寧表示:“該公辦的,就按公辦的規矩辦;是民辦的,就按民辦辦,不能不官不民。”

          在福建省連江縣,連江一中1994年創辦的校中校啟明中學,最近兩個學年的總收入就高達1700多萬元,獲利1300萬元。

          在江西九江,2001年創辦的晨光中學,號稱“九江市十佳誠信民辦中學”,但校址就座落在九江一中校園內,與九江一中共享各種教學資源,是典型的校中校。

          在湖北鄂州,自稱民辦中學的鄂州實驗中學用的是公辦學校鄂州高中的校址,學生入學要交1萬元的擇校費,學費也遠遠高于其他學校,他們享受到的優惠是報考鄂州高中時,可以降低30分。老百姓感嘆,有錢才能上校中校,上了校中校就能優惠進重點高中。

          在河北、山東一些地市,以公辦民助、民辦公助、國有民營等名義存在的校中校,不僅形成了辦學模式,甚至變成了值得夸耀的現象。

          山東省棗莊市教育局2005年的一份材料顯示,依托名校辦民校,依托國有老校建新校,實行公辦民助,成為棗莊市重點提倡的辦學模式,被稱為“棗莊現象”。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民辦、國有民辦、國辦民助、民辦公助等類型的學校84所,在校生總數6萬余人,教職工4774人,在山東名列前茅。

          “校中校”擠占了社會公共的教育資源,卻按照民辦學校的標準收取學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公辦學校搞合作辦學,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利潤流向個人腰包,而錢卻要從家長的口袋里掏。

          (陳秉科、丁曉兵、申玉彪、歐陽優、孟慶學)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视频五月天激情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 亚洲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