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在出版物和網絡中流行著一種“健康新說”———大部分疾病的罪魁禍首都是“酸性體質”,這些疾病涵蓋了當前幾乎所有常見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甚至抑郁癥等,因此提倡食用“堿性食物”。
此言論經一些媒體和網絡轉載,影響了相當一批讀者。但《生命時報》記者從腎臟病學、腫瘤學、營養學界權威人士那里得到的信息表明,該言論純屬偽科學,沒有絲毫科學根據。
腎病學家:食物影響不了體液酸堿度
聽到上述說法后,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腎病中心首席專家諶貽璞教授首先表示,在現代醫學中根本沒有“酸性體質”、“堿性體質”這些詞。他解釋說,正常人體內的酸堿度(pH值)穩定在7.35—7.45之間。
之所以這么穩定,在于人體有三大調節系統,分別為體內緩沖系統調節、肺調節、腎臟調節。
在體內緩沖系統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氫鹽系統,它的“工作原理”,簡單地概括,就是體內酸多了,有堿性物質來中和;堿多了,又有酸性物質來中和。而肺調節,就是當體內酸性物質增多時,人會加快呼吸,將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呼出去,反之則呼吸變緩。腎臟也很重要,它能吸收堿性的碳酸氫鹽,并排泌酸性產物。只有當以上三大調節系統出了問題,比如尿毒癥、糖尿病酮癥、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情況下,人體內的酸堿平衡才會打亂,出現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而人體內的酸堿度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受到食物影響的。
一本宣傳“體酸是百病之源”的書稱:“當人體的pH值處于7—7.35之間時,屬于弱酸體質,容易受到小病痛的干擾。”諶貽璞教授對此表示:“血pH值到7.2是嚴重的酸中毒,已經到生命的極限了。”書中還稱:“pH值處于6.9—7,人極易患上癌癥等重大疾病……”諶貽璞教授啞然失笑,“我在臨床上就沒見過pH值低于7的活人,更甭說慢慢存活著去患癌癥了。”
之所以“身體偏酸”會被著重渲染,這可能跟臨床上酸中毒疾病較常見有關。諶貽璞教授介紹說,人體酸堿平衡紊亂有四種: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和呼吸性堿中毒。其中前兩者較多見,但絕不能說人病了身體就會“偏酸”了。并且,就酸中毒的治療來說,首先要從“治本”著手———尿毒癥引起的,需要透析;糖尿病引起的,要用胰島素;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的,則需要改善肺功能……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才需要靜脈給堿性藥物,根本不可能靠吃“堿性食物”來解決。
上述圖書名為《找對病源,堿回命》,還附贈100張pH試紙,建議讀者“通過測尿液的pH值來判斷體內酸堿度”。諶貽璞教授指出,這毫無科學根據,人的尿液本身就偏酸,而尿液的酸堿度根本不能反映體內的酸堿度。尿液酸堿度是與飲食相關,吃肉蛋奶等高蛋白物質時,尿液會偏酸一些;多吃蔬菜水果,尿液會相對偏堿一些。事實上,通過飲食調節尿液的酸堿度,只能防治泌尿系統的某些鹽結晶沉積或結石疾病,如為防尿酸鹽結晶沉積腎臟或形成尿路結石,應該讓尿液偏堿;為防尿路草酸鈣結石形成,就應使尿液偏酸。
該書開篇即稱:“聯合國衛生組織公布過一組數據———全世界有70%—80%的人屬于不健康的酸性體質,有超過90%的人死于因為體質酸性化引起的高危疾病”,記者詢問了多位教授級專家,大家對這些數據聞所未聞,也沒聽說過“聯合國衛生組織”這個機構。
而據該書編輯劉女士介紹,此書在市場上“賣得很好”。記者試圖聯系該書作者,但遭到了拒絕。劉女士稱,作者為成都某中醫院的醫生。但她既不知道作者的真實姓名,也不知道其具體工作單位,更沒有見過面,他們之間的聯系是通過他人進行的。而劉女士一直強調“這很正常”。據記者了解,出版此書的圖書公司中沒有一名學醫的編輯,但他們卻出版了多部醫學保健類圖書。
營養學家:酸堿性食物是無稽之談
按照“酸堿體質論”的說法,人必須吃“堿性食物”才能健康。就此,記者采訪了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副主編程義勇。程義勇說,早在上世紀40年代,有研究食品化學的學者將食物燃燒后剩下的殘渣溶于水,再測酸堿度,以此分析食物中的礦物質成分。但食品化學研究與食物進入人體后復雜的代謝有著天壤之別。程義勇指出,某些所謂的科普文章主張“選擇食物要注意酸堿平衡”,是缺乏科學依據的,根本不值得提倡。
但“酸堿性食物”一說在民眾中造成了很多困惑,不少人詢問營養學會的專家。對此,中國營養學會特別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做出了澄清:“‘食物酸堿平衡論’稱,谷類、肉類、魚和蛋攝入過多可以導致酸性體質,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蔬菜水果屬于堿性食物,能夠糾正酸性體質,防治慢性疾病。事實上,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預防上述慢性疾病,是因為它們產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而不是堿性的作用。”
程義勇強調,“我們檢索了全球近50年來1000多篇有關機體酸堿平衡的論文,沒有發現因為食品酸堿性引起酸性體質的研究報告。負責任地說,食物分為酸堿性是食物化學的研究范疇,跟食物進入體內以后的代謝變化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腫瘤學家:腫瘤病因與酸堿無關
“酸性體質導致腫瘤”是“酸堿體質論”中很吸引眼球的一點,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孫燕教授。他認為,“酸性體質致癌”根本“不值一提”。孫燕院士指出,人為什么會得腫瘤是通過生物學試驗研究的,就是對動物、體外細胞進行長期的致畸、致癌、致基因突變試驗,以觀察某種因素是否會導致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
孫燕介紹說,經過上述研究,目前公認的致癌因素有五類:第一,多環芳烴、芳香胺類等化學因素,多與環境污染和職業因素有關,可能誘發白血病、肺癌、膀胱癌等;第二,電離輻射、熱輻射、慢性炎性刺激等物理性致癌因素,對白血病、骨肉瘤的發病有直接影響;第三,病毒,如幽門螺桿菌可誘發胃癌,人乳頭瘤病毒是宮頸癌的主要誘因,乙肝病毒可誘發肝癌等;第四,遺傳因素,像乳腺癌、大腸癌等都有較明顯的家族史;第五,免疫功能缺損。
“當然,這些年也有一些變化,”孫燕說:“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營養不均衡、環境污染、內分泌失衡、肥胖,再加上過大的精神壓力,都可能成為致癌的誘因。”
不過,孫燕表示,即使具備上述條件,人也不會一下子就患上癌癥,而需要一個內外因素長期作用的過程。從這種角度來看,所謂“酸性體質致癌論”也是完全不成立的。
到底是科普還是營銷
其實,很多宣稱“酸堿體質論”的文章,都是在為推銷某種所謂的“堿性產品”做鋪墊。
記者注意到,一年前網絡上的“酸堿體質論”文章還多以“科普”的面目示人,如今,幾乎在所有該類文章后面,都有產品的身影或隱或現,不由得讓人懷疑這是不是一種市場營銷手段。
在新疆某保健品生產廠家的網站里,充斥著大量關于“酸堿體質”的“科普文章”,宣稱各種癌癥都與“酸性體質”有關。而他們提供的產品———“恰瑪古堿性食品”就具有“排出人體內的酸性物質,糾正人體酸堿度”的功效,而且價格不菲,10毫升的一小瓶精油就賣358元,一瓶90粒的膠囊賣280元。除此以外,如“弱堿性水杯”、“堿性離子水”、“天然綠藻”等新奇產品,也都搭上了“酸堿體質論”的“便車”。
不過上述言論經網絡和媒體轉載,影響不小,不由得讓人想起上世紀風靡一時的打雞血、紅茶菌,乃至前不久被批駁的“排毒餐”。對此,程義勇表示,科普宣傳的對象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內容必須是得到充分證明的科學知識。“有些所謂的‘科學發現’、‘科技成果’沒有足夠的實驗依據,只是簡單的推論或猜測,如果隨意傳播,就會誤導廣大群眾。在學術界允許專家之間有不同觀點的爭論,但一般群眾對充滿了術語的科普文章缺乏足夠的辨別力,容易受騙上當,這就需要專業科技工作者站出來澄清。”
諶貽璞教授則認為,對這些胡編亂造、斂財坑人的偽科學一定要狠狠揭發,使它成為過街老鼠,讓科學恢復原貌。(記者 張彤 蔣乃珺)
圖片報道 | 更多>> |
|
[國際瞭望] 外媒:4萬億投資震撼力堪比奧運
[國是議院] "并肩作戰"的朱镕基和溫家寶(圖)
[國是議院] 一起來預測周正龍案二審結果
[情感傾訴] 3次出軌 女友用懷孕逼我原諒
[國際瞭望] 視頻:布什晤奧巴馬握手后涂消毒液
[娛樂旮旯] 宋祖德:謝賢女友懷了謝霆鋒的孩子
[臺海日月] 請預測陳水扁監獄生活如何收場
[體育天空] 英稱后悔申辦奧運 欲轉讓閉幕式
[娛樂旮旯] 李宇春和芙蓉同時掉河里了?(多圖)
[管中窺史] 毛主席一天要花多少錢?
[網上談兵] 他砍過13個日本鬼子!敬個禮再走!
內地一線女星床戲盤點 | 韓國女星上位的潛規則 |
鞏俐"裸替"秀性感身材 | 敢當面罵毛澤東的女人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
少女交友不慎 色誘敲詐10萬元 |
因家人反對男子街頭劫持女友 |
學生軍訓猝死 學校判賠9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