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年3月發布的“我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狀況調查”指出:農民工社會保險參保率較低,除其自身保險意識較弱和缺乏主動性外,用人單位受利益驅動不愿參保,現行制度不太適合農民工就業實際狀況,轉移接續不順暢,執法力量薄弱也是重要原因
的哥陳天富的煩惱
兩年多前,陳天富所在的出租車公司要求司機簽訂了一份合同,聲明“自愿放棄養老保險”
5月7日,北京出租車司機,家住順義的陳天富(化名)向記者抱怨著自己的遭遇:“公司不給我們上養老保險。我們這些農民工,找誰說理去?”
陳天富今年40歲,農村戶口,在北京市一家位于大興的出租車公司干了4年。據他介紹,兩年多前,他所在的出租車公司要求司機簽訂了一份合同,聲明“自愿放棄養老保險”。“說是‘自愿’,可誰敢不簽啊”,陳天富感嘆道。
陳天富說,兩年多來,公司始終沒給他們上這份保險。“出租這行業,干個五六年,也就干不動了。退休了,怎么辦?”盡管只有40歲,陳天富卻已擔心起自己的未來。
陳天富的背后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據行業人士估算,北京市在崗出租車司機超過10萬人, 其中70%以上都是農村戶口。
記者聯系到陳天富所在公司的一名劉姓副總。劉總承認,確實有類似情況存在,“社保制度是一步步建立起來的,這種情況主要是前幾年操作不規范造成的。比例大約在20%至30%之間。”
“行業里很多公司都是這么干的,”劉總坦言,不過,“現在規范多了。這些員工只要向公司提出要求,我們就一定給予補償。”
然而,更重要的問題在于,即便公司為陳天富如數繳納了養老保險,現行制度并不能保證他能在退休后充分享受這份福利。按規定,養老保險必須在繳納15年以上才有領取資格。而現實中“很多人只是干五六年就回家去了”。這樣一來,農民工只能對養老金進行“清算”,即單純取回自己繳納的那一部分。
事實也證明,并非所有人都像陳天富這樣掛念養老保險的存在。在記者的采訪中,多數出租車司機并不關心自己“上了”還是“沒上”養老保險。“反正,公司讓交多少‘份錢’,我們就交多少。”一名年輕司機這樣對記者說。
參保還是不參?
“如果不能把轉移接續的工作做好,就不要提農民工養老,不要收他的錢,這樣對企業對農民都沒有好處。”唐鈞說
那些臨時性、非正規就業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更是與養老保險無緣。
來自河北的張悅在北京當了1年多的建筑工人。“干我們這行,都是臨時性質,有活就來,連合同都不簽,哪有什么保險”。
在專門為農民工介紹工作的“西陸打工俱樂部”,接待人員告訴記者,類似家政、保安等非企業類崗位,勞動者鮮有養老保險待遇。
數字顯示,截至2008年底,全國參加城保的農民工2416萬人,僅占在城鎮就業農民工的17%。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課題組今年3月發布的“我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狀況調查”指出:“農民工社會保險參保率較低,除其自身保險意識較弱和缺乏主動性外,用人單位受利益驅動不愿參保,現行制度不太適合農民工就業實際狀況,轉移接續不順暢,執法力量薄弱也是重要原因。”
“轉移接續”問題始終是困擾現行養老制度的痼疾。由于統籌層次低,而農民工流動性較大,在從一地向另一地的流動過程中,之前繳的養老錢無法帶到新的就業地,農民工往往選擇“退保”或“清算”,將個人交納的養老金部分取回,但企業為其繳納的社會統籌卻留在原地,為當地財政做出“貢獻”。
2月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擬定《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并將主要政策措施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該辦法被視作“轉移支付”問題的破冰之始。
不過,在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唐鈞教授看來,征求意見稿中新辦法設計依然不甚理想,“一方面,它規定了農民工必須參保,不許退保,但另一方面,對于領取養老金時‘退休地’和‘待遇標準’的規定比較含糊。收錢規定死了,發錢又不痛快。”
“兩年前我就提出過,如果不能把轉移接續的工作做好,就不要提農民工養老,不要收他的錢,這樣對企業對農民都沒有好處。”唐鈞說。
社會保障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白南生持相似觀點。白南生指出,現行養老保險繳納標準通常是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企業繳納20%作為社會統籌,個人繳納8%進入個人賬戶。“在農民工無法實際享受養老保障的情況下,這事實上是為企業及個人增加了28%的經濟負擔,降低了經濟競爭力。
“如果有農民工問我,要不要參加養老保險,我的觀點是:能不參加,就不參加。”白南生一語驚人,“不交的話,意味著農民工的競爭力會增強。你將與老板有討價還價的能力。”
“但是”,白南生補充說,“一旦參加了養老保險,我的意見是不要停,不要退。要相信等到你退休的那一天,轉移接續一定已經解決了。要對這個有信心。”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