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 張潔
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核心提示
傳統觀念認為,誰家若有癲癇患兒,家人都有羞恥感、精神壓力,況且覺得,癲癇發作是“生氣”、“鬼神附體”、“驚嚇”所致。據統計,我國900萬癲癇患者中,約63%的活動性癲癇患者未能得到正規診療;在北京、上海、長沙等城市的抽樣調查顯示有10%的癲癇治療缺口。
6月28日是第三個國際癲癇關愛日。專家稱,絕大多數癲癇病并不可怕,只要能積極配合醫生診療,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應重視對兒童癲癇的控制
張主任介紹,癲癇俗稱“羊角瘋”,是神經系統最常見病之一,功能失常時,可能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行為、自主神經等不同障礙,或兼有之。多數表現為突然意識不清、肢體抽搐、喉發怪聲、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癥狀。患者可有一種或數種發作形式。
目前我國約有活動性癲癇患者600萬,每年新增患者40萬,終生患病率7%。,約每200個人中有1人患癲癇。40%為15歲以下,0至1歲是第一個患病高峰。因此,應重視對兒童癲癇的控制,從而在人群癲癇的“源頭”上把好關。
導致兒童癥狀性癲癇的病因是什么?主要有三個:母親在孕期或生產時出現異常,包括胎兒宮內缺氧、產傷等;胎兒先天發育或先天性代謝異常;顱腦外傷或大腦炎癥。由此,孕婦應認真進行產前保健,減少妊娠合并癥;到正規醫院生產并減少難產;避免嬰幼兒發生感染性疾病;減少兒童顱腦外傷;積極預防先天性遺傳性疾病。
溫馨提示
癲癇患者生活一定要有規律,按時作息;避免過勞、受涼和發熱,不宜玩電子游戲機,以防誘發光敏性癲癇;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宜喝濃茶、咖啡和有興奮作用的飲料;不宜抽煙和飲酒;不要單獨涉水、登高、接觸電器。提醒患兒家長,對其學習要求不要過高、過嚴,以免給孩子精神上造成過度緊張、疲勞。
正規診療越早預后越好
“因為不規范的診療,導致原來可能可以治愈的癲癇成為醫源性難治性癲癇。”張主任認為,對癲癇發作不規范的的診療,世俗偏見帶來的羞恥感,在社會求學、就業、工作、婚育等過程中所遭遇的不公,及因為患病而帶來的自身和家庭精神壓力,嚴重影響了患者及家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重視癲癇的規范診療非常重要。首先必須明確癲癇診斷,確診依據即確切的癲癇發作史。診斷時,必須由訓練有素的癲癇專科醫生甄別病史,排除非癲癇性發作。一旦明確診斷,治療越早越好,腦損傷將越小、復發越少、預后越好。
此外,應注意依臨床發作類型正確選藥。選用藥物時,應兼顧患者體質、血常規、肝、腎功能,有無藥物過敏史、有無伴隨疾病及使用其他藥物史,以及患者家庭經濟條件,在患者或家人的知情同意下選藥,一般需要服藥至完全無發作3~5年。隨后定期復診,必要時,定期復查腦電圖或其他特殊檢查。
溫馨提示
癲癇并不可怕,“癲癇不是精神病,也不是傳染病,更不是不治之癥。”專家呼吁社會和家長,應給癲癇患者與周圍同齡人自由接觸的環境,對患者過分保護并不可取,以免給其造成心理陰影。
兒童癲癇要走出5個誤區
在防治兒童癲癇上,常見的5個認識誤區家長必須糾正。
誤區一,驚厥即為癲癇。很多父母以為,孩子驚厥發作就是得了癲癇,于是帶著孩子到處看病、尋偏方。實際上,據統計,約3.5%的人曾經有過一兩次驚厥發作,其中癲癇者僅占0.5%。
誤區二,治療急于求成。不少家長希望短期治療就能除根,永不發作。這種期望本無可厚非,但目前的醫學技術不能達到這個要求。
誤區三,正規用藥會“變傻”。不少人以為,孩子進行藥物治療會“變傻”或“吃壞肝臟”。事實上,盡管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如果不予治療,就會使病情逐漸加重。
誤區四,用腦可加重病情。孩子一旦被診斷出患有癲癇,家人感覺從此低人一頭,并想方設法為孩子隱瞞病情。有的家長怕孩子上學用腦會促使癲癇發作,就讓孩子休學。其實,對于很大一部分癲癇患兒來說,用腦是不會促使癲癇發作的。
誤區五,得癲癇不能結婚生子。其實,癲癇是一種多因素引發的疾病,除非有家族遺傳史,只要注意預防,癲癇患兒長大后并非不能結婚生子。
溫馨提示
癲癇并非不可治。國內許多人對癲癇存在許多認識和診療上的誤區,認為癲癇是不治之癥、遺傳性極大,許多人“病急亂投醫”,相信虛假宣傳的“偏方、祖傳秘方”等。實際上,若是及時給予正規抗癲癇診療,60%~70%患者的癲癇發作是可以完全控制的。(楊蔚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