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年底全部由民間資本投資的豫西協和醫院成立試運營開始,西峽縣醫療市場進入一種全新的競爭格局,當時的四家公立醫療機構——西峽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公療醫院、婦幼保健醫院,最終只剩下三家,中醫院和公療醫院進行了合并,現稱為中醫院。如今,加上豫西協和醫院,西峽醫療市場形成“四朵金花”的局面。
盡管西峽有關部門不愿再討論這場醫改成敗,但西峽縣目前的醫療水平、醫療設施、醫療價格等多個方面已經有很大的改善。
西峽醫改,并非標準路徑,卻提供了一個非典型樣本。
“老字號”的新追求
西峽縣人民醫院是當地的“老字號”,在醫改之初,直到現在,它仍然是這次改革受到最大影響的醫院,從人才、病患流向等各個方面,都不得不重新面對。
激烈的競爭,催生了整個西峽醫療市場活力。尤其是縣人民醫院和豫西協和醫院之間的比拼。
在醫療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西峽縣人民醫院采取幾個大動作:今年新買了大生化設備、兩臺新彩超機等,醫院為此花掉800多萬元。劉杰俊說,醫院之前使用的彩超機于1996年購買,之后幾乎沒有再添置新設備。
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從醫療收入來說,局域醫療市場的競爭結果沒有出現此消彼長,而是各自都有不同增幅。
西峽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劉杰俊5月13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劉杰俊說,西峽縣人民醫院2009年的收入是1.13億元,之前也是每年遞增;2010年預計收入將超過1.2億元,而他個人認為將會超過1.3億元。
豫西協和醫院同期增長也是相當驚人。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劉杰俊說,新農合是其中的一個增長因素。從2005年開始,國家實行新農合政策,西峽是較早全面實施的縣。新農合極大地刺激了縣級醫療市場,老百姓看得起病,也敢看病。這些,恰恰也是縣級醫療市場競爭的契機。
但醫院目前的狀況,劉杰俊并不樂觀,他認為醫院發展還受到一些條件限制。比如編制,按照規定,西峽縣人民醫院只能有一個副高編制。因為編制少,也缺乏引進高級人才的機會。
另一方面,編制少也減少了醫院發展的機會,比如在新醫改的試點醫院里,全省共有54家縣級醫院列入試點醫院,西峽縣卻沒有資格,究其原因,300多名在編人員,只有一個副高職稱,這個極小的比例無法達到列入試點醫院的條件。
由于醫療市場的相對自由化,人才是西峽縣人民醫院發展受限的原因之一。2005年,豫西協和醫院成立之初,一些科室的骨干人才流向那里,最近幾年,雖然有部分人才再次回流,畢竟是極少一部分。
而新招聘人才也并不順暢。劉杰俊講起一個招聘人才失敗的事例。去年,醫院向一名優秀的研究生熱情相邀,另一家醫院獲悉后,也邀請這名研究生過去。后來,研究生選擇了那家醫院,原因是,那家醫院提供了更為優厚的條件。
這幾年,西峽縣人民醫院努力培養了一些研究生,不過一部分卻在畢業后未能再回到單位,而是另擇高枝。
“現代醫療,要拼人才、拼設備。”劉杰俊說,人才和設備目前是醫院的軟肋,醫院目前通過其他方式來彌補這一缺憾,比如發動全院人員提升軟實力,抓文化建設、服務建設。
據了解,西峽縣人民醫院已經獲得了2400萬元的房屋建設資金,這得益于國家啟動的加強建設中西部2000所縣級醫院政策。因為這筆資金,醫院新蓋了一棟病房大樓,為其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醫療“黑馬”
全部由民間資本投資的豫西協和醫院在醫改中很快嶄露頭角。
5月14日,豫西協和醫院院長白振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白振懷認為,豫西協和醫院參與西峽縣醫療市場,不僅激活了西峽縣醫療市場,還真正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
首先是醫療價格的下降。白振懷舉例說,以前西峽縣人民醫院做一次CT是200元,現在已經調整到120元;磁共振項目,西峽縣人民醫院以前做一次是300多元,現在調整到190元。目前全縣醫療市場這兩項的費用基本與西峽縣人民醫院持平,其他醫療項目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調,整體價格下降近20%。
另一方面,提升了當地醫療市場的技術水平和設備水平。以豫西協和醫院為例,它雖然起源于西峽縣五里橋鎮衛生院,但現有的醫療技術水平卻已經遠超當時的水平,其骨干醫務人員不僅來自原先的西峽縣人民醫院,還有來自各地的技術人才,同時,它還是南陽市中心醫院的分院,這就意味著,在技術上,與南陽市中心醫院進行相互交流合作。
南陽市中心醫院是三級醫院,從去年3月開始,南陽市中心醫院派駐豫西協和醫院專家4批,涉及神經外科、心血管科、腫瘤科、骨科、兒科、神經內科6個專業,其間趙玉亭院長親自率員兩次到豫西協和醫院。
通過南陽市中心醫院專家的指導,規范了豫西協和醫院三級醫師查房工作流程,多個方面都有提高。
醫療設備方面,豫西協和醫院已經達到很高的層次,其中,有的設備已經達到省級醫院水平。
作為一個特殊的“混合體”,豫西協和醫院從2005年試運營開始,醫療收入逐年提升。2009年,豫西協和醫院的收入是5467.41萬元,比上一年增加800多萬元;白振懷認為今年醫療收入增幅將超過去年。
去年年底,豫西協和醫院啟動了新的病房大樓,并安裝了新設備,以此契機,醫院爭取在今年一次性成功驗收為“二級甲等醫院”。
百姓得到好處
西峽縣衛生局主管醫政的副局長張俊兵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縣里已經不再深層討論西峽醫改的是與非,但是,這次醫改,他還是有很多體會。醫改使西峽縣的衛生格局發生了變化。
西峽現在有4家醫療機構:婦幼保健醫院、中醫院、縣人民醫院、豫西協和醫院。
從2009年開始,縣里重點建設縣級醫院,縣人民醫院因為獲得了一筆很大的資金而進行基礎建設。
豫西協和醫院是一種獨特的“混合體”,既有公立醫院的成分,又是民間資本全部投資興建運營的醫院。
張俊兵認為,正是因為這個特別的身份,豫西協和醫院享受了公立和民營兩種性質的好處。公立醫院的好處在于,財政上的支持和編制優勢。
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每年都能享受財政補貼,以西峽縣人民醫院為例,幾年前,這家醫院每年享受17.5萬元的縣財政撥款。后來每年都會得到不定期、數額不等的無償撥款,其他公立醫院如婦幼保健院、中醫院同樣獲得了這些款項。
豫西協和醫院與“公立”緊密聯系的是,它的另一個牌子是五里橋鎮衛生院。五里橋鎮衛生院是公立醫院,豫西協和醫院成立前,其投資者全額買下五里橋鎮衛生院,包括接受當時在編和不在編的所有醫務人員。
豫西協和醫院也因此獲得該地區的公共醫療機會,同時享受公立醫院的待遇。
獲得財政撥款和在編人員的優勢,也使豫西協和醫院更添號召力。
民營醫院的優勢在于:財務和人事獨立,投資規模不受任何限制。張俊兵說,以西峽縣人民醫院為例,按照有關規定,它只能有500個床位。而現在實際需要的床位至少要800個。但豫西協和醫院因為是民營醫院,不會受到公立醫院的有關規定限制。
人事獨立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只要有合適的人才,民營醫院就可以用高薪或公立醫院做不到的條件來吸引他們。
張俊兵說,總體上,西峽縣的醫療改革雖然經歷了一些風波,但現在處于穩定期,醫療市場成熟,醫療價格合適,醫療條件也上了一個臺階。
據了解,目前西峽醫療市場仍然存在著很大的競爭,這些競爭不僅是在西峽縣域內,還延伸到了縣域之外。被西峽擠占醫療市場份額的商南縣醫院目前欲投資興建高至21層的病房大樓;與西峽相鄰的淅川縣醫院2200萬元的建設項目亦在運作中,該院還購買了核磁共振設備;周邊的欒川縣投入1300萬元的門診大樓已經竣工。還有一些周邊醫院也在謀求發展。
“凡此種種,都促進了西峽醫療市場更進一步的發展。”張俊兵說。□文/圖 本報記者 楊萬東 陳 輝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