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廣州越秀北路,一家名為“廣州民生醫院”的民營醫院開始公開營業。這家民營醫院的前身,是公立的“廣東省建筑中心醫院”。引人關注的是,這是4月6日新醫改方案公布之后全國首家公立醫院轉制的醫院,其院長兼董事長,則為我國中醫泰斗鄧鐵濤教授的高徒、廣東省名中醫張世平。
新醫改方案的出臺,令“公立醫院改制”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省衛生廳長姚志彬透露,廣東將積極吸收社會資金,打破公立醫院壟斷,鼓勵部分國有中、小型醫療機構轉制成民辦社會衛生服務機構,或實行國有民營,促進多種所有制醫療機構有序競爭。
“基調”甫定,波浪已起。公立醫院如何改制?是繼續延續其公益性質還是全盤托出完全私有化?一時間,業內外爭論難平。
在此大背景下,廣州民生醫院的誕生,可謂“生逢其時”。探討廣東省建筑中心醫院變身廣州民生醫院,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三千萬元買來公立轉私營
廣州民生醫院是新醫改方案出臺后全國首家由“公”向“私”轉制的醫院,這個第一,它是怎么搶到的?記者采訪了這家醫院的新業主———中醫泰斗鄧鐵濤老人的高徒、廣州民生醫院院長、董事長張世平教授,張世平說:“我們根本沒有刻意去‘搶’什么‘第一’,其實早在新醫改方案公布之前,廣東省建筑中心醫院的轉制工作就已經在醞釀與進行之中了。”
醞釀轉制的原因,無非是病源少、開支大,醫院連年出現較大虧損。張世平說,早在2006年,原屬于國營二甲醫院的廣東省建筑中心醫院停止營業,開始向省衛生廳打報告,醞釀改制。
張世平在2007年與建筑中心醫院初步接觸,經過一年的談判,最后決定以他本人“買斷”建筑中心醫院經營權的模式進行私立化改制。在衛生廳批準改制后,他就著手醫院的重建工作:重新裝修、修建地下車庫、更新醫療設備……共投入了將近3000萬元。
轉制后的廣州民生醫院,首先注重的便是保障原職工的合法權益。張世平說這不容易做到,但必須做到。目前,在多方努力下,廣東省建筑中心醫院的幾十位原員工,已經被納入了原屬單位的醫保范圍;一些達到退休年齡的職工按規定退休,而未達到退休年齡的職工則給予一定的補貼,買斷其工齡;新醫院實行醫務人員全員聘用制,張世平也對原職工實行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的措施。新醫院開業時,已有十多名原職工受到優先錄用。
不打廣告不做一錘子買賣
談到公立醫院轉制后的性質時,張世平強調了醫院的公益性。“公立醫院轉制一定不能辦成商業性醫院,民營醫院也要先講公益,再講利益。”他說,不論什么醫院,首先要體現的便是公益性,“醫者言德不言商,重益不重利,辦醫一定要以社會效益為先,有一個長期的社會效益積累,經濟效益便會跟著而來”。
張世平說,改制后,廣州民生醫院走的是高檔中醫專科路線,并面向周邊社區提供中醫特色保健服務。目前,醫院已經營業了一個月的時間,從最初的每天四五十人發展到現在的近百人,吸引病人過來的,是“張世平中醫門診部”的名聲。據了解,廣州民生醫院在全國率先推出“私家醫院”的理念,嘗試以口碑吸引客源。在其醫院的掛號單、處方單上,皆印有“張世平中醫門診部”的名號。
張世平說,私家醫院當屬民營醫院,但它是民營醫院的精粹,更應成為公轉私醫院的一個模型,因為它是以個人品牌或整體形象來獲取患者信任的。目前大多民營醫院都是以大量的廣告招攬客源,存在著很多“不實”、“坑人”的情況。有些醫院更是將科室承包給江湖游醫,只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效益,最終會導致客源的流失。
為避免醫院公轉私后走完全民營化的路子,張世平提出,他的醫院不會做一分錢的廣告。他說,香港、美國、澳洲等地區與國家都是不允許播放與刊登醫療廣告,廣告具有夸大、誤導的作用。一項調查也顯示,超過八成的市民認為當前的民營醫院、私人診所就是“殺一刀”,而造成市民這些印象的,是日夜在電視與廣播上狂轟濫炸的“假廣告”。
“不賣不實廣告,以技術、服務、醫德等口碑吸引病源,才是醫院公轉私的正確出路。”張世平說。
嚴控大單醫生吃回大鍋飯
不過有不少人擔憂,醫院公轉私后,為了創收讓醫生的收入與處方掛鉤,從而導致醫生對病人“狠心”用藥,新醫改要解決的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會更加嚴重,違背了公立醫院轉制的初衷。
張世平指出,他所接手的公立醫院在轉制后,明確規定了醫生收入不與醫藥掛鉤,“以用最合理的價格來達到最好的療效”,醫院對醫務人員實行固定工資制度,讓醫生重返“大鍋飯”時代。
但此舉是否會影響醫生的積極性與醫院的收入?
張世平舉了他還在紙行路經營門診部時的例子:“以前我曾聘請過多名老中醫來坐診,這些醫生在其他單位都擁有一定數量的‘常客’,我開給他們的條件就是‘固定收入’。這樣,他們就會真正‘用心’給病人看病,口碑上去了,病人自然會相信你這家醫院。病人多了,醫院的整體效益也會提升,醫生的固定工資也會相應上漲。”
“真正的醫生都有強烈的自尊心,受了那么多年的教育還是有底線的。”張世平說。
張世平表示,改制后的經營模式發生改變,醫院住院部主要針對的是社會上占10%的高端消費群體,這部分人很少介意“醫保”等可報銷的費用,而是會花錢購買自己信賴的服務,民營醫院就是要集中資源、高薪聘請名醫來滿足這個高端市場的需要。
觀點
改制后必須體現公益性
新醫改的方向之一,是促進公立醫院從數量和規模上“減肥”,鼓勵包括外資在內的社會資本興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部分公立醫院的改制重組。但客觀地說,部分民營醫院口碑不佳,不少市民都表示擔心:公立醫院改制后會否影響醫院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更有人擔心,“部分公立醫院改制變民營”必將影響其公益性。
省衛生廳廳長姚志彬表示,目前廣東有90%以上的醫院都是“公立”,拿出10%甚至20%改制重組,不會對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造成影響,而且多元化的競爭只會使醫院的生態系統變得更好。但他同時表示,公立醫院改制后,并不能一味地見利忘義,其醫療的社會公益性必須得到體現。
有人指出,國內外的經驗表明,在堅持醫藥衛生事業公益性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有利于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緩解“看病難”問題,滿足億萬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張小磊 黃杰敏)
國資退出力避暗箱操作
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認為,改制后的醫院提供的服務應作為一種補充,提供公立醫院不可能提供的服務。
今后廣東哪些公立醫院適合改制、需要改制,廖新波稱目前省里并未制訂計劃,可能會參考公立醫療資源的密集程度來進行,而不會只盯著醫院的經營情況,不會強制醫院改革。
公立醫院轉制要經過評價部門的審計與評估,廖新波直言,這個過程不可魯莽:“可能會存在過低評估的現象,這會導致國有資源的流失。”
專家指出,公立醫院改制,涉及資產定價、損失核銷、產權變更等有關國有資本管理等財務處理事項,應當按財政部規定辦理,由專業評估機構進行資產評估,并充分重視對無形資產尤其是知識產權的評估。同時,改制方案應民主公開,國有資產退出應避免暗箱操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