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康復科主任、教授 燕鐵斌
7歲男孩小杰每次上體育課時,總被同班的小朋友嘲笑。因為每次跑步,他總是同手同腳,立正時右腳不能著地。更惱人的是,夏天穿短褲時,他的右小腿明顯比左小腿瘦小。和其他健康的小朋友相比,小杰總感覺自己好像有些不妥,他變得郁郁寡歡。看著寶貝兒子日漸消瘦的小臉蛋,小杰的雙親這才想到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結果發現小杰患的是痙攣性腦癱。
“如果對腦癱患兒進行早期治療,治愈率會更高。”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康復科主任燕鐵斌教授說,盡管現在小杰經過治療已可以讓不能著地的右腳慢慢著地,但始終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時期。對腦癱患兒的家長而言,這是一個教訓。
半歲內是治療關鍵期
腦癱就是腦性癱瘓,是患兒出生前或出生后大腦受到非進行性外傷導致的以運動或姿勢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癥。目前中國約有500萬以上腦癱患兒,發病率在我國約占千分之三。其中,最為常見和典型的就是痙攣性腦癱,通常表現為手足顫動、關節不靈活、走路不穩、呈機器人步態。
燕鐵斌教授說,嬰兒早期腦組織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時期,出生后6個月內大腦處于迅速生長發育階段,如此時進行早期干預,效果顯著,治療后運動障礙較易恢復。6個月以前是腦癱兒治療的關鍵期,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密切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發現異常應及時看醫生。
如何及早發現孩子腦癱
小兒腦癱在新生兒期(出生28天以內)一般沒有明顯表現,但如果父母注意觀察,有些跡象還是可早期發現的。正常新生兒出生后即有與人互動的能力,會追隨大人說話或微笑,會用哭叫喚起大人的注意。觸覺很靈敏,尤其是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觸之即有反應。而腦癱新生兒反應性很差,動作明顯減少,就連吸吮能力都很差,經常出現嗆奶。
到了嬰兒期(從出生28天到1周歲),隨著小兒生長發育速度加快,腦癱的許多癥狀會陸續表現出來。最容易發現的是運動發育落后,同時還會出現一些異常姿勢或動作,有的孩子出現智力發育落后等表現。民間有這樣一個順口溜,叫做“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歲)會走”,這是對嬰兒時期運動行為發育規律的粗略概括。而腦癱嬰兒運動發育落后,不能達到相應月齡孩子具備的能力。肌張力及姿勢異常,如大腿外展困難,膝部屈曲不易伸直,兩腿交叉呈剪刀狀,肘腕關節屈曲及手經常握拳而拇指內收。主動運動少,5個月后仍不能主動伸手抓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或總用一只手去抓取等等。
一旦發現小兒有異常,父母千萬不要拖延,一定抓緊治療和訓練。腦癱患兒經過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后,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燕鐵斌特別強調,家庭康復訓練也是腦癱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
Tips:做好孕期保健
做好孕期保健,這是預防腦癱發生的重要一步,孕婦應盡量遠離有害物,如煙、酒、寵物(如貓可能帶有弓形蟲)、毒物等。孕期尤其是孕早期不可隨便用藥,即使必須用藥時也應先咨詢醫生后再用。
此外,要定期產前檢查,預防、監控疾病的發生,可有效地降低腦癱的發病率。高危孕婦包括多胎孕婦、高齡孕婦更應注意孕期保健。(宋導 王海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