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錢能買到什么?江蘇常州一位市民近日在市內一家醫院為孩子看拉肚子,根據經驗帶了500元看病,但醫生只開了5片一毛錢的藥,就治好了孩子的病。這個一毛錢處方令病人家屬十分感慨,譽為“世界上最便宜的處方”。院方介紹,醫院提倡“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對醫生的考核更注重的是工作量、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綜合考評。醫院對醫生用藥不作考核,醫生的綜合工作效率才是醫院最為看重的。(《揚子晚報》6月9日)
小處方能治大病,就像本例中的患者家屬所感慨的那樣,在當今看病難、看病貴的語境下,簡直就是奇跡了。其實,這樣的“奇跡”也時有發生,只是結果不太一樣。
比如湖北漢口醫生王爭艷因開小處方著稱,并多次被授予湖北省十大女杰、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湖北省勞動模范、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但與此相反的是,重慶醫生堅持開小處方,未完成指標遭醫院倒扣錢。好在常州“一毛錢處方”醫生任職的醫院,對醫生用藥不作考核,要不然也難逃重慶醫生的遭遇。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一毛錢處方”的出現不是偶然,它的必然性建立在合理的醫生考核制度上,而不是取決于簡單的醫德問題。重慶醫生開小處方為何遭倒扣錢,開大處方卻可以得到獎勵或回扣?癥結還是出在以藥養醫身上。
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下,大處方才有其“合理”生存空間。藥品價格越高,醫生開的藥越多越貴,有時還美其名曰滿足患者要求,但華麗的外衣背后,卻是醫生和醫院獲取最大化的利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味強調醫德的重視性,顯然是沒有把準醫改的病脈。道德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有時它很硬、很強,似乎比法律還起作用,還有力量。但有的時候,道德又很弱。當社會中的公平與正義被破壞的時候,道德便處于相當尷尬的境地。在公平與正義能夠基本上得到維護的時候,道德的力量也會強大起來。醫德淪喪當然是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的不可回避的因素,但我們需要的是用良好的制度去改造醫生開貴藥的思想。
如果開貴藥對醫生沒有什么好處,反而有壞處,他們肯定會轉而開“一毛錢處方”。這或許就是經濟學家眼中的“理性經濟人”的趨向。
實際上,這引出了一個論題:要想重建醫改的共識,首先不在于宣傳和號召,而在于制度建設。制度的建設尤其需要在基礎秩序上下工夫,正如常州“一毛錢處方”醫院的考評制度一樣,對醫生用藥不作考核,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才是根本,也就是說,要減少遵從職業道德、開“一毛錢處方”的行為的代價和成本,不能使違反職業道德、開貴藥的行為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行為。但良好的醫生考評制度,必須能確保醫生的合理收入,而這的確需要相當大的財政支撐,我們或許可以考慮加大財政投入,醫生工資由財政撥付,醫藥分家,提高診療費,降低藥費,這樣醫改共識的重建才會有保證。葉擴(廣東媒體從業者)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