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小天鵝餐飲文化集團總裁何永智認為,海南毒豇豆事件引發如此嚴重后果,海南應啟動官員問責制,嚴肅追究責任部門及市縣相關負責人責任。
據悉,即便豇豆大幅降價也無人敢買,一些地方連日來甚至出現零交易。菜農損失慘重,海南等產地遭遇信任危機,當然消費者也是受害者。這起食品安全事件的教訓不能不說慘痛,不能不追問相關官員的監管之失。但如果不從體制入手,僅問責一些官員,仍不是釜底抽薪之舉。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環節仍存在“多頭管理、多龍治水”的弊端,這是導致“毒豇豆”這樣的食品安全事故屢屢發生的重要原因。“雖然新修訂實施的食品安全法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但食品安全牽涉到農業、衛生、工商、質檢、交通運輸等十多個部門,只要有一個環節監管不到位,就有可能給消費者造成損害。”
由于政出多門、職能重疊,貌似多部門都要管、都能管,實際上沒有利益都不管,有了利益就爭管,到最后變成管不好、管不到位。前些時披露的2008年問題奶粉遲遲未銷毀事件,也有“九龍治水”的陰影。據稱,乳制品行業中的養牛戶、奶站、經營戶、生產企業、市場銷售等各環節,分別由農業、質監、工商等部門管理。不排除分段管理可以制衡權力,但其中只要有一個部門不恪盡職守,不斬斷任何一個違法的利益環節,問題奶粉就會重新泛濫。毒豇豆當然也是這樣。
盡管毒豇豆事件已衍化為公共事件,但相關部門仍未引起足夠警惕,也沒有體現出足夠的責任。日前,海南省植保站農產品質量檢測流動站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南省已建立嚴格的豆角準出制度,對每一輛運輸豆角的車,都要查驗檢測合格證,確保出島豆角100%合格。但實際檢測情況令人沮喪:港口檢測站形同虛設,質檢人員對大部分車輛未進行任何檢查,只是偶爾會出現在港口通道入口處,并簡短詢問一下司機車內裝的是什么貨、在當地是否經過檢測,其后便放行。(《新快報》3月3日)在這樣的敷衍了事和不負責任下,何以保障食品安全?
一些監管部門反倒認為毒豇豆“無傷大雅”,仍奉行捂蓋子思維,甚至熱衷于拿潛規則說事。如此前武漢曝光了來自海南的豇豆農藥殘留超標后,三亞市農業部門卻表示“特別的不理解”,因此內部通告是業內“潛規則”。三亞相關執法部門官員也認為,兄弟單位這次的做法“太不夠朋友”,不僅沒有給三亞市留面子,也沒有給農業部留面子。可以想見,有太多食品安全事件就是在夠朋友、留面子當中被隱瞞。事件和問題被遮蔽了,公眾的健康呢?(王石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