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宇,一聽到“13”這個數字就膽戰心驚。因為他曾被父母送到某戒網癮機構,在“13號室”里,強迫接受電擊治療,感受到萬箭穿心之痛楚。無獨有偶,近日外地一名網癮少年被送到某“拯救訓練營”,10多個小時后因為被暴力體罰不治身亡。用電擊、暴力治青少年網癮,是對現代文明的諷刺,對青少年構成侵害,令人痛心,也發人深省。
有統計顯示,目前中國3.38億網民中,青少年網民有1.6億以上,其中存在不同程度網癮的占10%。何謂“網癮”,世界衛生組織這樣定義:由過度使用網絡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或周期性的著迷狀態,并產生難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對于上網所帶來的快感會一直有心理與生理上的依賴。
染上了網癮,怎么治?當學校教師兩手一攤,表示對網癮學生無能為力時,當家長們把孩子送入戒網訓練營,對電擊、暴走等矯正方式抱有期待時,他們恰恰忘記了,應該把孩子看作一個鮮活的生命和個體來尊重。病急亂投醫,試圖通過“疾風驟雨”般的手段來治療孩子的網癮,只會適得其反。電擊將暴力戒網發揮到極致,不但治不好網癮,反而深深傷害了孩子的身體和心靈,可能引發青少年對社會的叛逆,對家長的憎恨。此外,常見的教師訓斥、家長打罵、鎖電腦、藏電源線等,也是消極的戒網癮方式,只會引起孩子反感,“堵”得越緊,反彈越厲害。
成人世界應該更多反思:為什么孩子只能在虛擬世界中尋找精神寄托?現在的孩子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但缺少同伴,學習負擔又重,害怕現實中的挫折與挑戰。而同時,他們又渴望同伴、交流、游戲和成功。網絡世界便能夠滿足他們在現實中的缺失,可以逃避現實的挫折。
找出“病因”,才能對癥下藥。針對網癮青少年,我們應該建立一個怎樣的“訓練營”?要讓孩子重新認識自我,勇敢面對現實,在生活中建立友群關系,感受來自長輩、教師和各方的關懷,培養對多種事物的興趣。要建立起連接孩子與家長、孩子與社會的網絡,幫助孩子在內心深處營造一個健康網絡。也可以換一種視角看待網癮者:能對一種東西極度癡迷的人,往往具有執著和博弈的雙重特征,而這恰恰是眾多成功者的共同點。如果正向引導,讓青少年把這種特質發揮在有價值的事情上,難說他們就不會有大成就。當然,正向引導有可能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因為,每個孩子的遭遇不同,上網的動機也不同,因此具體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千人千面。而且,青少年網癮的“病癥”很可能有反復,如果學業困難、對前途沒有信心、父母親友焦慮等外因沒有改變,網絡成癮者便容易“反彈”,他們需要持久的關懷和引導。“訓練營”里,受訓的不只是學生,還應該有家長和教師。成人要構建一個陽光“訓練營”,讓青少年重新愛上現實世界。
要讓網癮青少年重新愛上現實世界,眼下迫切需要規范各類戒網癮機構。最近衛生部緊急叫停“電擊療法”,但國內還有300多家機構在按照各自標準對網癮患者進行治療。各路“專家”、訓練基地推出各式各樣的戒網訓練項目,但缺乏有關部門和相關規定的有效監管。還有多少“暴力手段”隱藏其中,不得而知。當務之急需要有關方面建立一套網癮治療機構的準入、監督機制,將其納入有效的管理體系。(徐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