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5月31日報道,針對神木醫改引起的爭議,該縣縣長雷正西日前表示:“從目前運行情況看,完全在我們的預料和掌控之中,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推行下去。”
近一段時間以來,陜西神木醫改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從今年3月1日開始,神木縣實施“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全縣40萬城鄉人民群眾從此可以“看病不花錢了”。
對于此一舉措,社會四面八方的質疑乃至冷嘲熱諷紛至沓來。有人冠之以“鬧劇”、“烏托邦”、“大躍進”、“放衛星”;有人譏之為“拍腦袋工程”,是當地領導“腦袋發熱”,僅僅是“看上去很美”;有人擔心地方財政承受能力不夠,恐怕“難以為繼”,等等。凡此種種,無一不凸顯了醫改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以及廣受關注的程度。
“脫貧四五年,一病回從前”,“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了解中國基層現狀的人都知道這些順口溜對普通老百姓來講究竟意味著什么。因此,國家不惜投入8500億元巨資啟動醫改方案,目的就是要實現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使全體人民“病有所醫”;陜西神木的做法正是貫徹十七大精神、落實醫改方案的具體探索。
有人分析說,神木之所以敢于實施“全民免費醫療”制度,主要原因是政府“不差錢”。的確,改革開放以來,神木這樣一個地處陜北老區、一直以來貧窮落后的地區,抓住了煤田開發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歷史機遇,使得縣域經濟有了長足發展,財政狀況有了根本改善。但由于各種原因,富財政窮百姓、財政收入增長和群眾增收比例不同步的現象在神木也存在。正是基于這種真實縣情,政府考慮的是大多數人的利益、弱勢群體的利益,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應當說,神木縣委、縣政府頭腦是清醒的,并沒有發熱。他們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制定方案,扎扎實實穩步推進,處處可見實事求是之心,并無嘩眾取寵之意。
盡管議論不斷,神木醫改還是順利推進。根據神木衛生局統計,該縣三月份為患者報銷醫療費960萬元,4月份報銷1270萬元,這兩個月的運行情況基本良好,實際報銷的醫藥費均少于2008年調研時測算的狀況。面對質疑,神木醫改的實際成果是最好的回應。
更值得贊賞的是,神木縣去年就在全國率先實施了12年免費教育,來自農村的學生每天還可以得到一定金額的補助。今年實施的“全民免費醫療”是他們“十大惠民工程”當中的一個項目,是建設“民生政府”的有機組成部分。該縣正加快在教育、醫療等10個領域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十大民生體系”,建立“全方位、多渠道、高標準、廣覆蓋”的社會保障網絡。
當然,艱難中起步的神木醫改還存在一些需要逐步完善的問題,正因如此才需要我們滿腔熱忱地予以支持,有招的支招,沒招的加油,用不著杞人憂天,更不要站在一邊說一些冠冕堂皇的風涼話。神木醫改猶如一塊試金石,我們應讓它大膽試下去。(郝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