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廣播電視、報刊、網絡上大量的醫藥廣告讓人眼花繚亂,在為患者尋醫問藥提供方便的同時,一些虛假醫療藥品廣告也乘“興”而入,屢禁不止,患者深受其害。據國家工商總局廣告司提供的信息,由于虛假醫藥廣告、誤導等方面的原因,我國每年大約有250萬人吃錯藥。
忽悠你,沒商量
李老師今年72歲,因患糖尿病給她的晚年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在求醫治病的同時,她時常留意各種媒體刊發的醫療藥品廣告。
7月份,一則治療糖尿病的廣告引起李老師的注意。廣告宣稱,使用該產品系列3天—5天血糖正常,20天血糖完全達標,一個療程60天徹底治愈糖尿病……醫院的地址在北京,還承諾用藥7天無效者全額退款。被糖尿病折磨多年的李老師想,這種藥不但能治愈自己的病,還有承諾,便毫不猶豫地寄了1600元錢,買回了廣告中的某膠囊系列產品。服藥后感覺肚子有點脹,但幾天后空腹血糖降到了正常值,她還挺高興,也就沒在意。可半個月后,先是手發紅、嘴唇發紫,接著開始腹瀉,她著急了。趕緊打廣告上醫院的電話,開始還答應退錢,但再打電話,就一直沒人接。李老師到醫院咨詢,醫生告訴她:“糖尿病根本不可能短時期治愈,需要長期服藥,有的病人還需要使用胰島素,這才是比較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溫馨提示:一些虛假醫療藥品廣告對消費者就醫、購藥進行誤導甚至欺騙時有發生,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建議,對于出現“保證治愈”的相關內容及宣傳治愈率、有效率等診療效果,宣稱“祖傳秘方”或者“名醫傳授”等內容的可視為違規廣告,消費者不可輕信。
“餡餅”往往成“陷阱”
當眾多的醫療藥品廣告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時,真真假假,莫衷一是。一些醫療藥品廣告更是聲稱肝炎、高血壓、冠心病、癌癥等都能治療,越難治的病,功效越神奇。對此,多年從事臨床醫學研究的邵大夫說,虛假醫療藥品廣告表面看是“餡餅”,實際是“陷阱”。
老趙患高血壓4年多,經常頭暈,嚴重時正常工作都受到影響。一次,他從某電視臺看到利用納米技術治療高血壓的廣告,其中“具有療效短、見效快、不復發之功效,服3個療程便康復停藥,降壓不反彈”等內容讓老趙深信,這個藥一定能治好他的病。
花650元購買了該降壓藥,服用后老趙的血壓降了,可依然時有反彈。頭暈、耳鳴的癥狀絲毫未減,服藥一段時間后,心率加快、胸悶、氣短。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頻發性室性早搏。為治病,老趙花了近5000元的醫藥費。
溫馨提示:要注意醫療藥品廣告中的“陷阱”:對打著名醫、專家的旗號,或利用名人效應宣傳的不可盲信。特別是對那些“專治疑難雜癥”的廣告,尤其要提高警惕。事實上,由于一些頑疾、絕癥不易治愈,是靠藥物控制病情發展,減輕危害,延長生命,而醫療藥品廣告中出現的“療效顯著,不復發,無效退款”等承諾,大多是幌子。
慧眼如何辨真假
據國家工商總局廣告司提供的信息,我國藥品廣告發展迅猛,已超過食品、房地產,成為各類媒體上最大的廣告來源。而虛假醫療藥品廣告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公害,也是老百姓關注的焦點。今年9月10日至12月31日,國家工商總局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了對醫療、保健食品廣告的集中整治行動。
太原市工商廣告監管部門的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曝光的違法醫療藥品廣告案件中,大多是利用醫療機構、專家、患者的名義證明產品功效,并宣傳治愈率等,嚴重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工商部門依法嚴厲查處的同時,不斷加強對醫療藥品廣告的監測和巡查。但隨著廣告業的發展,以醫療資訊、專家咨詢、免費體檢等形式刊發醫療藥品廣告的現象越來越多,而廣告形式的變異,一定程度上給監管帶來難度。2007年新的《醫療廣告管理辦法》明確了醫療廣告發布的內容和審查制度,并加大了對違法醫療廣告的處罰力度。對醫療藥品廣告的監管,不能完全采取“堵”的辦法,要進行合理有效地疏導。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廣告審查員的培訓,減少違法醫療藥品廣告的刊播,幫助媒體調整廣告內容結構,開辟新的廣告源。另一方面,醫療藥品廣告發布商要提升社會責任意識,加強自律,嚴格遵守《醫療廣告管理辦法》,不做夸大、虛假宣傳。
“違法醫藥廣告屢禁不止,與目前廣告市場缺乏健全的法制環境及行業體制是分不開的。”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要想讓公眾獲得正確的醫療信息,應建立完善強大、真實豐富的醫療信息服務網絡。衛生部門要加強對醫療機構的評價與監督,并發布權威信息,引導患者對癥求醫。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普及醫學常識,提高老百姓識別虛假醫療藥品廣告的能力。
“對于現代醫藥創新成果,老百姓應有所了解,否則很容易被虛假廣告蒙騙。”省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張永康說。凡從醫藥廣告上獲悉的醫療和藥品信息,如需要治療和購藥時,要了解其內容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不要盲從。當無法辨別醫療藥品廣告的誠信度,最好還是去正規醫院,切不可有病亂投醫,以免貽誤病情。(王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