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調整藥品價格,讓百姓拍手稱快,而降價后的藥難買,又讓百姓十分無奈。國家發改委制定并公布的國家基本藥物的零售指導價格,已于10月22日起執行,長春的百姓是否真的得到了實惠?
28日,記者在長春藥品市場走訪時發現,隨著調價政策的實施,藥商由于批零倒掛(藥房售賣的這些藥品進價高于調價后的零售價)現象的出現,接近60%的藥物瞬間退市。業內人士指出,商家都是要追求利益的,賺不到錢的藥品往往成了犧牲品,而跟風退市有礙藥企的生存發展。
商家 批零倒掛不賺錢就撤
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出臺后,長春藥品價格遭遇最大降幅,在百姓眼里降價就意味著省錢,看病難吃藥貴似乎即將迎刃而解,不想卻出現了藥品“斷貨門”和“降價死”。
“從國家成立發改委以來,藥品調整價格不下十幾次,每次都會出現小規模的在售藥品消失現象。本次調價,藥商反映強烈,退市藥品種類繁多,22日換標簽之前,60%批零倒掛的藥品根本就沒出現在柜臺中。”長春醫藥界權威人士馬先生透露。
質量沒有任何問題的藥品為何集體退市,背后又有著怎樣的秘密?長春火車站前藥店老板許銘杰說,按照新醫改的基本藥品目錄指導價格,長春市內各大藥房某些藥品出現了批零倒掛現象,眼看著賠本的買賣,哪個商人會干啊!藥房內銷售藥品近180種,其中批零倒掛的就有50多種,例如產地為吉林通化的丹參注射液,我們進價是27元,最高零售價則為14元,售價價格比進價約低了13元,而先前售價的3角錢阿斯匹林,調價后不到一角錢,退市也是有原因的。”
長春市民吳剛表示,調價后藥難買了,自己的母親血壓偏高,一直用西安某藥企的一款降壓藥,價格不貴療效非常好,可最近卻買不到了,藥店人稱暫時斷貨,進貨時間不能確定。
藥企 運營壓力過大另尋市場
藥品退市令銷售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運營方面面臨巨大的壓力,藥企又有著怎樣的擔憂和對策?
內蒙古某針劑廠家長春總代理李曉勇無奈說,藥店對批零倒掛藥品不感興趣,余下的貨源全部返給了廠家,庫存驟增,產品銷路不暢,廠家方面也停產了。目前的情況是生產的越多就越賠錢,企業也面臨產品的調整和轉型,利用現有的設備生產保健品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有錢有條件的藥企能轉型,對于資金不暢企業而言,盲目轉型另尋市場風險較大,小企業真還沒有這個膽量。”長春某制藥企業李總如是說。
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具有創新意識的企業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一些企業的對策則是“老藥新賣”,即保留同一種功效但沒有受到價格指導的藥品,而其它退市藥品則是換個包裝重新上市,以避免降價帶來的損失。藥品經紀人概括了其中的規律:“降價-消失-出現新藥品-再降價-再消失”。
業內 跟風退市或打破行業格局
降價藥品瞬間死亡,大量藥品隱退市場,對于藥物這個特殊的商品,“降價死”是否會對今后的醫藥格局產生影響?對此,記者采訪了業內權威人士楊先生。
他表示,國家指導藥品價格的主流思想始終未變,利好的前景會在今后的法規實施中得到驗證,而那些以創新為借口,謀取新藥的高額利潤的制藥企業,無形中會擾亂藥品市場的穩定性和品牌性。
此外,平價藥、傳統藥、特效藥種類的減少,有可能引發藥品市場價格的變動,國家對此種現象的立法還應加強,以免造成無序競爭。(欒喜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