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閔行區合川路上的民營萊茵醫院日前悄悄“變臉”,轉制為公立閔行區中醫醫院,并將從8月1日起正式啟動醫保系統,這也是本市首個“民”轉“公”的醫院。
這次醫療體制創新,到底能否為醫療難題找到求解“方程式”,能亮出多少“新招”?
昨天,記者實地走訪了這家醫院進行調查采訪。
民營醫院轉制姓“公”
合川路3071號,閔行區中醫醫院的新招牌十分顯眼,并掛出了“8月1日正式啟動醫保系統”的大紅條幅。走入嶄新的醫院門診大廳,記者看到,一個滾動的液晶顯示屏上有醫院主要科室主任醫生的介紹,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專業擅長等;另一個屏幕則明碼實價常用藥品的價格。
“從今年2月起,閔行區中醫醫院從原閔行區中心醫院獨立出來,并對原民營醫院萊茵醫院進行改制。新成立的醫院為非營利性的二級綜合性中醫醫院,設有內科、外科、骨科、婦科、兒科等近20個科室。”擔任閔行區中心醫院院長的孟垂祥原來是長海醫院副院長,他表示,現在醫院首期投入近1億元,收費按公立醫院標準收取。
社會投資“公立民辦”
過去的閔行區中醫醫院,設置在閔行區中心醫院里,實際相當于一個中醫科室。按照本市規劃要求,閔行區還缺少一所獨立建制的中醫醫院。去年8月,閔行區召開社會事業推進大會明確提出,要吸引社會資本發展社會事業,探索一種醫療機構“公立民辦”的新模式。
在全國已有20多家民營醫院的上海西紅柿投資控股公司對此“一拍即合”,由此,開業兩年來虧損近6000萬元的上海萊茵醫院正式轉制為非營利性醫院,由西紅柿公司后續投資2億元,建成4萬平方米、400張病床的閔行區中醫醫院一期;并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合作,爭取用2到3年的時間,使醫院達到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醫院的標準;5到10年,達到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標準。
直擊就醫“兩大問題”
一問:如今的不少公立醫院由于投入大,不得不采取“以藥養醫”的方式,這也是醫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閔行區中醫醫院的新機制如何應對這些“老問題”?
孟垂祥表示,由于引進社會資本,解決了醫院投入的最關鍵問題,醫院不再需要“以藥養醫”。同時,為了防止醫生通過開藥拿回扣,醫院所有藥品均由醫院通過閔行區衛生局政府采購系統購買,切斷醫生和藥廠的“利益鏈”。同時,嚴格禁止醫生收病人“紅包”。一旦醫院接到舉報證實醫生有上述兩種行為,堅決辭退“沒商量”。
二問:許多病人寧可起早摸黑到公立大醫院排隊看病,就是沖著大醫院的名醫和嚴格的管理,作為一家民營新醫院,如何吸引優秀醫療人才,并規范管理?
孟垂祥介紹,轉制后,區政府下撥了50個事業編制給醫院。下一步,醫院將用來面向全國,招聘學科帶頭人,三級甲等醫院的主任醫生、博士生導師等優秀人才將優先錄用。這些學科帶頭人可以拿到相當于其他醫院2到3倍的高薪,一般的醫生收入也要高出10%到20%。
同時,新的閔行中醫醫院的一大特色是實行法人治理結構,即把企業的現代管理制度“嫁接”進醫院。醫院實行投資與運行相分離,設理事會與監事。理事會成員由西紅柿公司推選,監事則由閔行區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各推選一名,對于涉嫌違背政府及公眾利益的決議,監事具有一票否決權。醫院內部管理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院長的具體人選由西紅柿公司推薦、中醫藥大學認可、閔行區政府任命、理事會聘任。
明年就能“盈虧平衡”
據悉,盡管新醫院開出不到半年,經營情況已經有明顯好轉,連一些醫保病人也沖著“名醫”、醫院環境好等自費來這里看病。孟垂祥說,等到8月1日正式啟動醫保系統后,情況有望進一步好轉,預計明年就能盈虧平衡,過兩年將有盈余。
由于公立醫院的非盈利性,這部分盈余不能被投資方“提取”,只能“反饋”到購買醫療設施、提高醫護人員福利水平等,通過這些投入,患者有望最終受益。(宋寧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