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網站上出現了一篇人氣很高的帖子,“拖延”人類紛紛跟帖,公布自己曾經因拖延付出的代價:“我是一名體育記者,有一次因玩‘空當接龍’游戲錯過了對劉翔的采訪。”“我是一名大四的學生,因為拖延我失掉了學業、丟掉了文憑,現在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因為拖延錯過了一次出書的機會。” “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升職的機會。”……
我們為何會拖延?
最新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兼作家,尼爾·菲奧里在《戰勝拖拉》一書中,這么說:阻礙我們行為的主要有三大障礙:
1.無名焦慮,無從下手的感覺
萬事開頭難,不知道如何開始,想到這件事情就覺得不知第一步要怎么做,一切無從開始。
2.完美主義,對失敗與缺憾的擔憂
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們,總希望能把事情做到足夠完美,如果做不到他情愿不去開始,這樣還能保留完美的夢。
3.任務艱巨,對完不成任務的擔憂
面對拖延,我們怎么辦?
1. 進行自我對話,明白一切都是我的選擇
學會一種語言,使你不必再與自己、與那些你覺得控制著你的人之間發生沖突。那就是“自我對話”。
自我陳述的五種取代:
(1)用“我選擇做”取代“我不得不做” 。
(2)用“我什么時候開始”取代“我必須完成”。
(3)用“我可以走出一小步”取代“這個項目大而重要”。
(4)用“我完全是一個凡人”取代“我必須做到十全十美”。
(5)用“我必須花時間玩”取代“我沒時間玩”。
2. “1、2、3動起來”保持開始的狀態,哪怕只是一點點
當你對完成產生擔憂時,就要不斷地問自己:“我什么時候可以開始?”
給自己一個開始的時間,以及一個結束(或中場休息)的時間。比如,我在寫這個稿子時,對自己說:提前一周沒有負擔地收集一些資料,并打好草稿;今天14:30準時開寫,15:30可以休息一下。
而對于前面長達一周的資料收集,你也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開始狀態。每一天,哪怕只是五分鐘,或者是一分鐘,讀一讀,摘錄一下,甚至哪怕只是幾秒鐘的想到這件事情,也是一種積極的面對。
3. 改變環境,讓一切與完成任務相符合
如果你要出游,請準備好:合適的鞋子;出游地的介紹資料放在一個文件夾里;可以同游的朋友的手機號碼;定下出行日期并看天氣介紹……
總之,讓你周遭的環境,都為你要完成的任務服務,越詳細越充分,你拖延的可能性越小,你完成任務的可能性越大。
4. 來點兒小小的獎勵吧!
什么最能誘惑你,什么樣的獎勵是你最愛呢?是一盒舍不得買的巧克力,一支想買好久的潤唇膏,一場多年默默支持的偶像的演唱會,一次赴麗江的遠游……總之真的是自己的最愛。把這個作為完成某項任務的獎勵,如此會對你采取行動,而不是無休止的拖拉具有巨大推動力的。
對的,現在就去開始做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