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現代疾病,古老的中藥成方常有出其不意的療效;但從循證醫學角度來看,這些療效背后卻缺乏充足的理論依據。記者近日從復旦大學獲悉:由復旦牽頭的國家973計劃中醫基礎理論專項“若干中藥成方的現代臨床與實驗研究”已正式啟動。今后的5年時間里,項目組專家將著手研究部分中藥成方的物質基礎與作用機理,為“祖國瑰寶”邁向世界找尋突破口。
現代醫藥治療疾病,所用藥物往往都存在一個相對應的固定“靶位”,針對固定靶位“有的放矢”加以干預,因此療效比較明確。傳統中醫藥則有所不同,F代醫藥是從實驗室走向臨床,往往成分單一,而中藥主要直接來源于臨床實踐與經驗,且成分復雜,故其作用靶位的認識往往是空白。業內專家坦言,“毛估估”的中醫藥缺乏精準度,是中醫藥難出國門的最大瓶頸。此外,市面上中藥成方雖數量浩大,但作用機理相似的很多,療效常在伯仲之間,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醫生及患者擇優選用。
挖掘中醫理論精髓,對中藥成方開展療效的再評估,是中醫藥實現現代化、國際化的一條必經之路。此次專項研究針對中醫藥多年來的“短板”所在,為中醫藥理論依據不足的現狀“把脈會診”。據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董競成教授介紹,目前該項目已篩選出三個經典中藥成方,試圖從研究這些成方的療效和物質基礎著手,進而形成中藥組方、組分等理論。這三個經典中藥成方分別是:治療哮喘及慢支的補腎益氣方(補腎防喘片等)、治療腸功能紊亂的四磨湯、治療糖尿病的金芪降糖片。專家解釋,篩選出的經典中藥成方已上市多年,并擁有很大市場,如能通過臨床實驗研究進一步確認療效,找到相應的有效成分并發現它們的作用機理,便會促成針對這些特定疾病干預機理的建立和新藥的產生,為廣大患者人群帶來福音。與此同時,這些中藥的若干成分很可能同時針對幾個靶位發揮作用,若在研究中找到這些相關靶位,向國外醫學同行闡述中醫藥療效也就顯得“水到渠成”,這無疑將為中醫藥國際化打開一扇窗。
據悉,參與項目研究的人員來自全國2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括了臨床、藥理、藥效、統計、循證醫學等多學科人才。董競成同時表示,隨著項目開展,一批高層次的中醫藥專業人才有望應運而生,這也將為我國中醫藥理論發展、創新藥物的研發和現代醫學相關領域的拓展奠定堅實基礎。(記者 顧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