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難產”的《電信法》有了轉機,一直難融的“三網”有了契機。5月24日,有消息稱,《電信法》草案已上報國務院,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此前,《電信法》被列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國務院2010年立法工作計劃,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對此表示,《電信法》最快將于8月過會。
從1980年醞釀,到2010年有望出臺,三十年的立法冰河暗涌著無休止的部門利益和監管體制糾結。據電信專家鄔賀銓介紹,按照國際電信聯盟對電信的定義,電視業務應歸口于電信范疇,但廣播電視部門卻認為這不合適。此類爭議與中國目前的分開監管機制不無關系,直接體現在定義電信法上的諸多“不一致”上。
在這個過程的間隙,2000年,國務院頒布了《電信條例》,這部規定了電信資源有償使用、電信網間互聯調解、經營許可等八大制度的行政法規,在法律效力上卻不具約束力。社會對電信業立法的預期依然萎靡不振,直到全國范圍的三網融合項目與應用漸成燎原之勢。
三網融合火了!這個有著無可限量產值和商機的市場果然是一發不可收。連同普通用戶都耳熟能詳的業務應用伴隨這毫不深奧的四個字,仿佛一夜之間,就闖進了不可割離的日常生活。同時火的,還有廣電和電信兩大利益部門從幕后擺上臺前的博弈。于是,三網融合的需求與爭奪一同激增,三網融合的藍海與誤區一起浮現;三網融合和《電信法》一樣,卡了,三網融合和《電信法》呼聲一樣,高了。
專家說,要解三網融合癥結,需先求得《電信法》真經。
跟唐僧四人西天取經一樣,難產恐怕也是要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到最后孩子的出生則是刻不容緩。據了解,在國務院制定的《國務院2010年立法工作計劃》中已經明確表示,“為了維護電信市場秩序,保護電信用戶的合法權益,保障電信網絡和信息安全,推動三網融合,促進電信市場公平競爭和電信產業發展,提請審議電信法。”這就讓《電信法》和三網融合間有了明確因果。
因果一,分行業監管的體制弊病嚴重暴露;傳統廣電業6000多個獨立經濟實體整合成老大難,沒有一部明確有效的法律明確定位是不行的。
因果二,三網融合在3年內將帶來6880億元的社會消費投資,制定相關行業的管理法規,勢在必行。
因果三,沒有《電信法》約束,近年來在電信市場競爭方面,破壞通信線纜、侵占通信設施等惡性競爭事件頻頻發生;在電信和廣電之間,有著市場高人氣的電信IPTV被廣電不止一次叫停,兩大部門疲于利益互博,無法明確融合形勢下的各自分工。“三網融合遇到的問題凸顯了法律的缺位。”鄔賀銓如是歸結。
信息化和融合已經涉及各行各業,需求與應用現狀不成正比,應該上升國家層面立法規范。業界一直在期盼一部可以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秩序的《電信法》。
所以因果四,三網融合的陣痛催生電信業立法,這同時又進一步催合三網。
對此,業界專家有了各自不同看法:“希望《電信法》能夠對與三網融合相關的問題有明確的解釋和指導”,“希望《電信法》能夠改名為《通信法》”,“希望《電信法》涵蓋三網融合的內容,包括明確三網融合的政策界限、經營主體地位、經營內容、管理模式等”……
不管怎樣,《電信法》破冰可待,三網融合的病根終是要解了。本報記者 翁佳焰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艷紅】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