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法
根源在于社會不公
和最近的殘殺幼童系列事件一樣,8連跳實質上是一種社會心理傳染病。它的根源在于社會不公、兩極分化,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群心理很容易失衡,一旦有導火索就會發生極端事件。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標本兼治。首先媒體要掌握分寸,既要保證人民的知情權,又不要過分渲染炒作,防止出現示范效應;更重要的是,讓社會實現溫家寶總理所說的收入與司法“兩個公平”。
——周孝正(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企業不能成為獨立王國
這批少經挫折的年輕人到深圳這樣的大都市打工,面對都市繁華和低廉薪酬的強烈反差,他們面臨很大的挑戰。一些年輕人有很大的失落感和挫折感。在工廠封閉的環境中,等級森嚴的管理對年輕人的自信心和人格可能產生巨大的打擊。所有的企業都應該遵守法律、盡到社會責任、遵循企業倫理,不能成為誰都管不住的孤島。現在僅僅是媒體的介入是遠遠不夠的,有關部門必須重視這個問題。
——夏學鑾(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堅持心理危機干預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自殺傾向也有一定的時令性規律。每年4、5月份,都是自殺的多發季節。每年這個時間段,是應該更加關注心理救援的時段。另外,不同的自殺方式,往往能體現出不同的潛意識。跳樓體現了一種對自我極度不認可的姿態,選擇跳樓,說明自殺者已承受了太多負面情緒。此外,負面情緒會有一種極強的感染性,接連發生的跳樓事件也會影響一些人,令其潛意識中有模仿傾向。我覺得目前最重要的是對員工進行心理危機干預。要反復做,堅持較長的一段時間,才有可能逐漸讓員工擺脫負面情緒影響。
——荀焱(資深國家心理咨詢師)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學良 王京雪 實習生白楊)
-白巖松點評
到異鄉去打工的新生代,抗壓能力、吃苦能力不如上一代。這一代人更自尊,夢想也更大,在罐頭一樣的廠區內被擠壓,一旦夢想被擠壓沒了,就容易絕望。我個人認為,其實提前告訴盧新他的父母要來,不見得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在他的精神已經出現幻覺的時候,是很怕見自己的父母的,所謂“無顏見江東父老”。父母的到來,有可能成為他(跳樓)的催化劑。第二,今年已經出現了六起跳樓事件,這次廠里給他和陪他的兩個人安排住處的樓層是六層,連新聞發言人自己都說,心理專家要是給我們更細致的指導,我們是不會把他安排在六層的。哪怕安排在一層或者說地下室,也許這樣的悲劇就會推遲上演,所以我覺得,這僅僅是一個表象上的責任。
一個大企業的優秀不在于大,而在于它能不能變得“小”,讓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更近,不讓大家感覺“我看不到希望”。我覺得不光是富士康,未來整個中國的發展都面臨新的博弈,就是成本越來越大。不僅僅是說工資的成本,還有各種新的成本,心理需求的成本、和諧的成本、跟員工溝通的成本……我覺得中國的改革的確到了一個面臨新挑戰的時候,這個挑戰是非常綜合的。過去是我源源不斷地招來人,所有的福利、心理、娛樂都不用考慮,但是現在必須考慮。
(來源:據央視《新聞1+1》)
參與互動(0) | 【編輯:劉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