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評審團”,是由北京網絡媒體協會,在去年全國整治網絡淫穢色情專項行動后,發起的一個民間掃黃社團。目前有成員近50名,她們大多對網絡涉黃一無所知。
協會對其培訓國家出臺的“清理整治網上低俗內容的13條標準”,讓媽媽們發現黃色網站后舉報,協會通過管理部門將網頁刪除,以此來防止青少年涉黃。
“究竟該到哪里去尋找黃色信息?”這個問題最近一直困擾著魏琛琛。魏琛琛是“媽媽評審團”中的一員。
“媽媽評審團”,是個主要負責舉報各種網絡黃色信息組織。該組織屬于志愿者團體,由北京市網絡媒體協會發起,1月19日成立,目前成員不到50人。
媽媽們會否中“毒”?
評審團成員對網絡涉黃一無所知,網絡媒體協會為其開展培訓和教育防止染“毒”
1月29日,北京市網絡媒體協會為評審團的媽媽們開設了一堂培訓課,告知她們評審團的章程、工作方式,以及黃色信息的辨別標準。
魏琛琛是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
這位年輕的媽媽一直在大學念書。從來沒看過A片或者瀏覽過類似黃色網站的她,對未來的工作一片茫然。
她在場向技術人員詢問如何搜索黃色信息,她甚至不知道該輸入哪些關鍵詞。
魏琛琛的孩子只有7歲,接觸網絡有限,并未受到“黃色信息的侵染。”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十分關心,并認為“初高中的孩子們深受涉黃信息影響”,她覺得自己有責任來做一些事情。
另一位母親張蕊是名教師,她在學生帶來的U盤里,會看到以“醫藥健康”為主題的黃色信息。她兒子10歲。她有時會發現他在瀏覽網頁時對她有所遮掩。
這幾位年輕、受過良好教育的媽媽們,參與評審團的初衷都很簡單,希望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盡一份力。
但一旦談及實際操作,這些善良的媽媽們突然發現,尋找黃色信息是個“技術活”,對于沒有任何經驗的她們來說,要干好頗不容易。
宗春山,是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此次受北京市網絡媒體協會所聘,為媽媽做一些專業輔導。
記者詢問,媽媽們對網絡涉黃幾乎一無所知,靠她們舉報,對保護青少年能起多大作用?
宗春山說,協會也會做些相關培訓。
在1月29日的課堂上,協會工作人員詳細解釋了色情信息的辨別標準。
協會引用了“清理整治網上低俗內容的13條標準”,從直接暴露和描寫人體性部位的內容,表現或隱晦表現性行為、具有挑逗性或者侮辱性的內容,情色動漫,到惡意傳播侵害他人隱私的內容等,都在“13條”之內。
章程簡練,卻缺乏指導性,這是媽媽們普遍反映的問題。
魏琛琛上過課后,還是對自己能清楚地界定低俗信息沒有信心。“低俗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涉黃,哪些算,哪些不算,我還不能界定出來。”她說。
記者又問,年輕的媽媽們被“黃毒”侵染怎么辦?
宗春山說,“我們會隨時對媽媽們進行教育和指導。”
“為了青少年,有些樂趣需要犧牲”
媽媽們發現黃色網頁向網絡媒體協會舉報,網絡媒體協會通過管理系統通知網站刪除
宗春山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他很早就想要組織一個媽媽團體來對抗網絡中的黃色信息。
他曾參與過聯合國的一個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項目。
他說,本著聯合國國際指導原則———“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讓媽媽們以家庭成員的身份,投入到對抗網絡黃毒的戰斗中,能有效防止青少年涉黃。
宗春山認為,相比動員普通義務志愿者來舉報,媽媽們的效果會更好。
他說,媽媽們的所作所為不是“利他”,而是“利己”,媽媽們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來做這些事,她們更有熱情和感召力。
而且“綠壩”之類的軟件只是被動的應對措施。”宗春山說,媽媽們能主動出擊,搜集黃色網站信息。
“媽媽評審團”的成員們在1月29日,都和北京網絡媒體協會簽訂了一份協議,其中明確了她們所需履行的責任。
媽媽們需要監測網絡內容,并將涉黃網站的信息提交北京網絡媒體協會。
協會核實舉報后,第一時間通過管理系統,自動通知那些服務器架設在北京的網站執行刪除。如果服務器架設在北京之外的,北京市網絡媒體協會將向國家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發出要求,請對方幫助刪除。
記者從協議上看到,媽媽評審團是按照國家出臺“清理整治網上低俗內容的13條標準”來舉報的。
但評審團是否會舉報一些不合適青少年但合適成年人看的網站,那是否會犧牲成年人的樂趣?
“我只能說,多從孩子的利益考慮一下,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這點樂趣也就犧牲了吧。”宗春山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